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7日讯(记者 黄琼芬)6月27日,泉州市人才人口“双增”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解读《泉州市人才人口“双增”行动方案》相关政策措施。
作为制造业大市,泉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间人才竞争和人口结构性变化的挑战,泉州市出台《泉州市人才人口“双增”行动方案》。
“双增”行动方案聚焦满足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人才人口需求,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拓宽引才招工渠道、广泛吸纳来泉人员落地扎根、持续造优创新创业生态等4方面提出15项政策“干货”,力争5年内实现全市人才、人口年净增量“双倍增”,形成引才引智、聚人兴城的强大合力,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人才所需所盼,泉州用一系列高含金量、有针对性的“真金白银”支持,展现“泉州爱人才”的满满诚意,也让来泉留泉人员在就业创业初期有更多的保障。
泉州为首次来泉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发放最高10万元生活补贴、8万元购房补助,属于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新医疗等新赛道产业、未来产业的,奖补标准还可再上浮50%,也就是最高27万元补助。对毕业5年内留泉返泉的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泉州还将连续3年每年发放1万元的家庭奖励。
泉州将在3年内筹集供应1万套以上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青年人才来泉求职见习可享受最长3个月免费住宿,落地就业创业后还可享受“一免二减三保租”的住房租赁优惠,也就是第1年租金全免,第2到3年租金减半,第4到6年按照保租房标准收取租金,真正实现从校园宿舍到人才公寓的拎包入住、无缝衔接。
泉州坚持人口、人力、人才资源相贯通,将青年人才、专技人才、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等各类人才作为引聚对象。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的人才,可同等享受生活补贴、购房补助、住房租赁优惠等各项支持。在泉稳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16到45周岁新落户人员,均可申领每人1000元的落户补助。
立足民营经济发达、侨港澳台和在外泉商资源丰富的特点,泉州充分调动用人主体、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力量积极性,拓宽招才引才网络布局。依托泉籍商会、侨港澳台社团、留学生组织等,统筹建设50个以上人才飞地等异地人才机构,并探索在人口流出地区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靠前吸引各类人才资源。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零工市场建设力度,为引才成效明显的第三方机构发放引才招工补贴,对依托第三方引进百万年薪以上人才的用人单位,我们还将发放最高30万元的猎聘补助。
人才“引得进”还要“留得住”,为此,泉州系统整合涉才部门的政策举措,着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友好的就业环境、更加多元的社群文化。
泉州全面实行“零门槛”落户,中专以上学历人员有意在泉就业创业的,均可“先落户后就业”,其他来泉人员可凭房屋租赁合同或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快捷办理落户手续。推行教育医疗同城待遇,确保来泉人员在子女入学、普惠托育、医疗保障等方面全面享受“无差别”待遇。提供友好就业环境,加大力度落实职工疗休养、医疗互助保障、幸福返泉交通补助等职工关爱措施,每年开展中小企业“最佳雇主”评选,激励引导用人单位加强员工福利保障
此外,泉州将发挥九大千亿产业集群优势,动态储备5万个以上优质就业岗位,每年提供2万个以上实习岗位、2000个以上见习岗位,举办300场以上线上线下招聘,依托“海丝泉州·人才港湾”“泉就业”等信息平台提供“一张图”索引导航,让广大人才的求职就业平台更加广阔、渠道更加畅通。
泉州提供涵盖创业补贴、场地支持、导师帮带、项目路演、资本对接的全链条创业陪跑服务。为首次在泉创业人员发放1万元创业补贴,并定期组织创业导师帮带、主题沙龙、训练营等培训、交流活动;打造从公益性创业工位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再到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准化工业园区的立体化创业载体支撑;提供“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人才险”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推动市县两级国企基金每年领投支持10个以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创新创业项目;打造泉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同心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会品牌,积极承办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大赛,配套参赛人才项目落地支持举措,为留泉来泉创业人才提供“尽展其才”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