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6月23日讯(记者 陈汉儿/文 通讯员 梁龙龙/图)湄洲湾港,海风骀荡。23日下午,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2号泊位,巴拿马籍“福芝/FU ZHI”轮缓缓抵港。岸边堆场上,吊机落下“抓手”,将一个个直径达3.5米的巨型矿卡轮胎稳稳装上拖车,再由门机精准“码”入船舱。该轮预计于24日晚间结束装船作业,出发前往俄罗斯。
这些巨型轮胎来自海安橡胶,其所生产的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产量位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一。轮胎单重2至4吨,相当于两辆小汽车。本次航班将装载共计198个巨型轮胎,由莆头港北上,途经上海、韩国,抵达俄罗斯纳霍德卡港。
福建省莆头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高宇斌告诉记者,此次装船,为莆头港口史上最大轮胎装船任务,标志着港口货种拓展与“一带一路”布局的新突破,这也是莆田港口首次直接出口巨型轮胎。
“巨轮”与大港双向奔赴,离不开政策牵引。
今年,《莆田市打造“亿吨大港”港航生产发展扶持政策》出台。莆田将通过专班落实推进、专项资金保障,提速推进“亿吨大港”建设,全力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
据了解,海安橡胶公司位于仙游枫亭,早期,巨型轮胎通常由厦门港、福清江阴港向外出口,需要承担较高的公路运输成本,然而转向秀屿港出口,仅需40分钟运程,集港效率高;同时,莆头作业区拥有40万平米的露天堆场,面积足够大、费用也相对低。选择秀屿港,预计能为企业节省20%左右的物流成本。
“政府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信心,也带来了很好的机遇。”高宇斌介绍,后续,将形成秀屿港—俄罗斯的常态化“巨轮”运输航班,同时不断丰富出口货源结构,提升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莆田海关、海事、边检及秀屿港务站等口岸监管部门的通力协助下,船舶企业提前办理通关手续,为货物出口开启“绿色通道”,大大缩短在港停留时间,为企业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