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爆火的泉州三轮车大爷再度火“出圈”
这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三轮车师傅
凭借着对泉州历史故事的熟稔于心
以及信手拈来的成语诗句
成为行走的"泉州历史百科全书"
网友们直呼他为“最接地气的文旅推荐官”
著名的文化名人散文家余秋雨到泉州来文化采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进鲤城的古街巷,好像听到了一种历史的回音,余音袅袅,心旷神怡,他这样说,泉州是个思想码头,是个艺术码头,它把很多文化传到世界去。
因为喜欢在这个古街古巷里面穿梭,来近距离触摸时代的脉动,所以我说过泉州这是星罗棋布、铺天盖地的名胜古迹,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盈了我的翅膀,浸润了我的心灵,能让我在这种艰难困苦、波澜起伏、曲径通幽的人生道路上,一路优雅、娴静、从容、淡定地走过来。
今年68岁的吴师傅,踩三轮车谋生已有42载。寒来暑往中,他将业余时光悉数投入到知识积累中,把街头巷尾的见闻、古籍里的记载化作泉州故事,将毕生所学用在对泉州文化的宣传上。
看新闻、看书籍、看资料,你不学习哪来的这些资料。李白的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把自己学的一些知识,为家乡作出了贡献,家乡泉州繁荣我光荣,我为泉州添景色,一句话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我希望大家都来共同努力,为宣传泉州的文化作出贡献。
在泉州古城的街巷里骑行了42年,吴师傅的三轮车早已成为街坊邻里眼中熟悉的风景。周边商户与居民提起他,语气里总带着敬意。
我们都属于草根,因为我在南俊路跟花巷开了很多年的店,我门口有奉茶,经常会来倒茶水给他喝,因为他很辛苦,又知道他的故事,我们是属于惺惺相惜。
吴师傅把载客行程变成移动讲堂,将市井生活与文化传承无缝衔接,这样的“能人”也为城市宣传带来了启发——最好的文化传播是扎根于街头巷尾的生活肌理里,生长在人与土地的深情对话中。
泉州为什么满街是圣人呢?我说泉州满街是能人,人人都是泉州的宣传窗口,都去宣传泉州,泉州就更好,人家喜欢泉州,就会走进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