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南平
标题图
践行八项规定精神 激活水北镇发展动能
2025-06-19 22:25 新福建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19日讯 “以前审批项目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干部主动上门服务后,公司注册、银行开户、工程规划、施工许可证、地勘一整套手续办下来不到一周就完成了!”近日,福建筌利竹制品企业负责人对水北镇干部的高效服务连连称赞。这是水北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实干精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一线攻坚,答好经济建设“共富”答卷

清晨六点,薄雾未散,福建筌利年产30万吨全竹利用生产线项目现场已响起机器轰鸣声。水北镇项目办主任吴润香如往常一样穿梭在工地现场,安全帽下的脸庞满是认真,仔细核对施工进度和安全细节。为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水北镇干部化身“服务专员”,主动下沉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效服务理念。

一季度,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无数干部的辛勤付出。在招商一线,镇领导班子带头,组建专业招商团队,深入研究各地产业优势和企业需求,制定精准招商策略。在乡村振兴战场,水北镇以龙斗村为核心,充分发挥联村党委引领作用,将“世遗1号风景道沿线村”串联成辐射带,构建起产业协同发展的集聚圈层。2000平方米的龙斗果蔬精深加工厂二期项目从规划到落地,镇干部全程跟进,协调解决土地流转、资金筹措等难题。该项目投产后,可带动周边5个村庄特色农产品“身价倍增”,还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创新机制,绘就产业发展“融合”画卷

走进一都村,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庭院里长势喜人的黑皮冬瓜,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得益于水北镇推行的“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发展模式。村党支部书记熊邵辉介绍道:“我们通过多次走访调研,了解村民的种植意愿和市场需求,投入30万元建立黑皮冬瓜育苗基地,邀请专家为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还帮助村民建立销售渠道。”通过“一村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一都村与企业合作发展庭院经济,7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万元,6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村民致富双赢。

大乾村依托与海南荔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进二期综合果园项目。在种植过程中,大乾村科技特派员定期到果园进行技术指导,从果树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经过不懈努力,大乾村成功入选福建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大乾村的果园里,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果园周边还发展起了农家乐、观光采摘等配套产业,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文旅赋能,擦亮品牌营造“创新”名片

春日的“世遗1号”风景道,宛如一条绚丽的丝带,蜿蜒在青山绿水之间,游人如织。二都太空舱民宿、际头驿站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水北镇抢抓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机遇,精心谋划文旅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打造特色民宿,镇干部多次设计团队沟通交流,从房间布局、装修风格到服务设施,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以文旅活动为媒,水北镇成功举办第三届龙斗国际沙雕艺术展、自行车爬坡挑战赛等活动,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在沙雕艺术展筹备期间,镇宣传口的干部们加班加点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发布活动信息,设计精美的宣传短文和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到水北镇“乡村travel”的独特魅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镇里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学科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与高校团队合作过程中,镇干部积极沟通协调,组织村民与高校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龙斗村不仅设计出专属logo,还推出20个文创IP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将乡村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让传统乡村焕发时尚活力。

下一步,水北镇将继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在项目招商中筑牢纪律防线,严格把控项目审批流程,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检验;在乡村振兴中深化清廉实践,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村民;在文旅服务中打造廉洁标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邵武是个好地方”的名片更加闪亮。

以严实作风为笔,以清廉实干为墨,水北镇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未来,水北镇将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