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屏山时评:以品牌战略助力企业出海
2025-06-17 09:07 福建日报 原创

  近日,在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高效完成连接器装配工序。公司副总经理杨玉强介绍,这几年,该公司积极前往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创办分公司,在日本、韩国、加拿大、土耳其都有很活跃的经销商,去年实现海外销售额超1亿元人民币,占整体销售额的20%,今年前两个月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0%。

  无独有偶,日前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带着移动烘干、电解水杀菌、泡沫盾等创新技术前往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卫浴展。“走出去参加展会帮助我们获取了非常多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出口到了近100个国家。”该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总监刘碧佳表示,公司还计划扩充电商团队和海外营销团队,更好地服务海外客户。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增长空间收窄,从制造业到互联网科技,从消费品生产到金融服务,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不出海,就出局”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

  过去数十年间,中国企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等,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然而,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跨境贸易投资遇冷,各国消费者更趋理性。中国企业想要在全球市场的广阔大海中奋斗、成长,就须转变范式。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采访中,刘碧佳告诉记者,如今中国企业出海,卖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还有品牌价值。近几年,瑞尔特积极布局跨境电商,并通过电商平台反馈调整产品设计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品牌的海外影响力不断提升。除提升产品外,不少中国企业正通过收购当地品牌、与本土企业合作、雇佣当地人才等方式深度融入目标市场。福建品牌安踏早已开启国际化战略,通过对日本滑雪品牌迪桑特、芬兰户外品牌始祖鸟等国际品牌的收购、运营,不断向世界级体育用品集团迈进。

  过硬的技术和强大的供应链是品牌的支撑。

  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面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差异大的国际市场,不少中国企业正在做“两手准备”:一是针对断供“卡脖子”的产品重点攻关,并帮助上下游供应商加强创新研发;二是传统或优势产业出海正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协同”,以提高供应链的连接力,维护供应链的稳定。比如,厦门国贸、象屿等供应链龙头企业通过打造“云链·金贸通”“屿链通”等产品,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上下游各大公司“稳链保供”保驾护航。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从比拼价格到创造价值,从跟随标准到制定标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之路天高海阔、任重道远,不仅需要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更需要政府持续优化政策供给,破除制度性障碍。

  厦门企业出海的背后,就有地方政府的有力托举。早在2021年,厦门市就出台外贸自主品牌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去年,推进“厦企出海”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厦企品牌。同时,还通过开展“品牌出海 鹭行天下”活动,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参会;打造AMOYBRAND厦门品牌出海门户网站,目前已吸引近170家品牌企业入驻……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