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老龄化事业发展的核心要义,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沿山社区党委锚定“优养善治”目标,深耕“党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党群联动、文化赋能、创新机制等方式,构建起“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养老服务新格局,用实际行动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切实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群联动 织密养老服务“组织网”
在银发浪潮奔涌的当下,沿山社区党委以“党建红”引领“夕阳红”,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养老服务新范式,兑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民生承诺。
面对辖区18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305人)的多元需求,社区党委迅速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与专业机构纳入服务矩阵,构建起上下贯通的养老服务“组织网”,为养老服务筑牢根基。
组织架构搭好后,服务如何落地?社区党委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将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家门口的幸福驿站”。墨香四溢的文化室里老人们挥毫泼墨,健康咨询室中医生耐心答疑,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零距离”服务温度。与此同时,罗星街道居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围绕老人“医、食、住、行、乐、健、学”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模式。通过医疗资源深度嵌入,实现“医养融合”,让老人们既能在诊疗室获得专业照护,也能在活动室悠然消遣。
独居老人连依伯的经历,正是这份温暖的生动写照。71岁的他肢体残疾三级,饱受高血压、糖尿病困扰,女儿远在外地难以照料。一次突发疾病的无助经历,让他对晚年充满不安。社区党员志愿者走访中发现需求后,迅速协助他入驻照料中心。在这里,10元一餐的营养配餐、专业的医疗检查、每月不到3000元(较市区节省近30%)的托养费,搭配定期探访与定制化健康方案,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么好的养老服务,既方便又实惠!”连依伯的感慨,不仅道出众多老人的心声,更见证着党群联动养老模式的成功实践。
创新机制 筑牢养老服务“保障链”
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离不开制度创新的驱动。沿山社区党委聚焦医疗保障、队伍建设、社会协同三大关键领域,创新构建起系统化保障体系。
在医疗资源整合上,社区联动6家优质医疗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家庭医生+健康档案+智慧平台”三位一体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化身“健康管家”,不仅为老人提供定期体检、慢性病管理,还对行动不便者开展上门问诊。从用药提醒到康复指导,每个细节都传递着专业温度。目前,已有4091名中老年人拥有动态健康档案,81%的签约率让“健康有人管,小病不出社区”成为现实,每年500余人次在义诊中受益。
服务队伍培育中,“银龄志愿服务队”成为独特风景线。低龄老人化身“银发先锋”,凭借熟门熟路的优势,穿梭街巷作政策宣讲员、需求收集者和困难调解人。他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起;用耐心与倾听,为6位情绪低落的老人送去心理关怀,超156小时的服务时长里,写满“年轻时被照顾,如今换我守护大家”的温暖承诺。
同时,为满足多元需求,社区还广纳居民、大学生、专业人士等力量,按特长定制服务:文艺爱好者开设书画课堂,法律从业者提供权益咨询,医护人员开展急救培训。“专业力量+志愿精神”“固定服务+灵活响应”的模式,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服务生态,让每位老人都能找到专属关怀。
从医疗守护到邻里互助,从专业服务到志愿温情,沿山社区党委以机制创新凝聚合力,让养老服务既有制度保障的力度,更有守望相助的温度。
文化赋能 绘就养老服务“新图景”
文化是滋养心灵的沃土,更是点亮晚年生活的明灯。沿山社区党委坚持以文化为纽带,将传统艺术、健康养生与精神关怀深度融合,让老年群体在文化浸润中收获幸福与满足。
今年春节前夕,一场主题为“福印指尖 健康同行”的特色活动在社区老年学校温情上演。社区工作人员化身非遗导师,手把手传授传统拓印年画技艺。老人们手持朱砂、金粉……,专注地在年画模板上涂抹色彩,再小心翼翼地拓印到洒金宣纸上。当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年年有余”“财源广进”年画跃然纸上时,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还带来了冬季养生课堂,围绕老年人冬季易发疾病,从饮食调理、作息安排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带领大家练习手指养生操。“按压拇指对应脾胃,食指对应大肠……每天坚持做几组,能促进血液循环。”老人们神情专注,或默默念叨动作要领,或相互纠正手势,年轻党员志愿者则穿梭其间,耐心指导老人们掌握动作要领,温馨的氛围中,老人们舒展手指、笑逐颜开。82岁的陈奶奶感慨:“这样的活动既有年味又能学知识,和老伙计们一起过节太开心了!”
这些只是沿山社区文化养老的一个缩影。沿山社区党委始终坚持将传统节日与老年人兴趣爱好相结合,持续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5场,吸引500余人次参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达90%。其中,“银杏百福·爱在始终”生命关怀示范项目尤为亮眼,通过“时光信箱”等创新形式,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导老年人以书信与未来的自己或亲人对话,在书写中释放情感、完成心理疏导,不仅填补了精神空虚,更唤起社会对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真正实现“养老更养心”。
从组织架构的搭建到服务机制的创新,从生活照料的落实到精神世界的滋养,沿山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在银龄事业的画卷上绘就温暖底色。未来,沿山社区党委将继续以党群合力为引擎,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让“党建红”与“夕阳红”交相辉映,不断书写新时代社区养老服务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