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6月3日讯(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周涵纯 李敏妍)“那时汛期一到,村里总是人心惶惶。特别是五到九月,台风、暴雨一来,洪水就伴随而来。”近日,在自己的住处,79岁的林国栋正向莆田学院的师生们讲述着那段饱受水患困扰的岁月。作为亲历者,这位老党员见证了木兰溪从“水患之河”向“幸福之河”的蜕变。
“1958年,当时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半夜暴雨引发洪水,邻村用木船转移老人、小孩和妇女,结果船被急流冲翻了……”
“1973年,暴雨再次引发洪水,冲毁了由泥土堆砌的防洪堤,冲倒了木桥、下黄小学以及居民房屋……”
面对频繁的洪涝灾害,林国栋急在心里。1992年,作为当时的区人大代表、下黄村村委会主任,林国栋联系了同样饱受水患的顶墩、南门等村居11个区人大代表,提交《关于木兰溪裁弯取直的议案》。由于当时地方财政和技术限制,议案未能当即实施。
1999年,木兰溪治理迎来了转折点。超强台风重创莆田,近6万间房屋倒塌、31亿元经济损失的灾情,牵动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的心。同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木兰溪参加劳动,推动“裁弯取直”方案落地,提出“改道不改水”的创新理念。
此后,莆田秉持久久为功的精神,持续推进木兰溪综合治理。“2011年,两岸防洪堤闭合,洪水归槽,从此莆田不再是‘洪水不设防’的城市了。”林国栋回忆道。
如今的木兰溪是莆田经济发展的“金银之水”、美丽建设的“生态之水”、城乡繁荣的“安全之水”、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水”。过去备受水患困扰的城市洼地逐渐变成产业集聚的发展腹地。
位于木兰溪畔的壶兰七境苑小区,集观光、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年近八旬的林国栋正在这里安享晚年。“一条溪的蜕变,实现美丽家园蝶变,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林国栋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