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4日报道(本网记者 蔡晓卿 通讯员 罗珍华 范丽莹)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5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福建省共7个乡镇入选,大田县屏山乡凭借茶叶主导产业的突出优势成功入选,成为三明市唯一上榜乡镇。
屏山乡茶天下景区 大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被誉为“东方美人茶之乡”的屏山乡,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自然禀赋,屏山乡以大田美人茶为主导,形成“一茶引领、多业融合”的现代农业格局,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7.2亿元,主导产业农业产值1.12亿元,走出了一条政策护航、科技驱动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政策护航 茶香沁润致富路
“合作社茶园面积2000多亩,目前春茶制作已结束,下个月进入美人茶制作。”5月12日,在位于大田县屏山乡美阳村的云雾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郭文杰的茶园内,他正忙着进行茶园修剪。
郭文杰从1998年开始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生产,依靠茶叶发家致富。他研发的生态茶单价破万元,个人获得省级制茶大赛金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成立大田县屏山乡云雾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122名茶农,建立“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实现茶叶统一种植、加工与销售,带动村里茶产业发展壮大。
如今,美阳村拥有全乡40%的茶园面积,聚集茶农100余户,年加工毛茶超350吨,并依托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成为屏山乡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美阳村茶产业是全乡茶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大田县屏山乡党委书记吴煌珠介绍,全乡茶产业更是蒸蒸日上,2.64万亩茶园连绵成片,占全县茶园总面积20%;15家茶叶合作社、55家茶企蓬勃发展,其中4家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企业取得SC认证,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省级龙头企业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的“江山美人”品牌获评省级著名商标,其产品先后斩获国际名茶金奖、省级名牌产品、全市首批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等荣誉,并在香港国际茶展名茶比赛中荣获乌龙茶组冠军。
屏山乡茶农在采茶 苏晋锻 摄
为全面推进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屏山乡鼓励茶企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提升茶叶加工的自动化、精细化水平,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开发多元化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眼下,屏山乡内洋村的茶叶加工项目,已建成5栋标准化厂房、5条茶叶生产线。项目用地面积达19.32亩,总投资3000万元,是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于今年3月7日获得省政府批准,成为三明市首个获批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用地。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7.5万公斤茶叶,同时也为台商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两岸茶农更好地融合发展,创建闽台茶叶加工核心区,为当地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屏山乡围绕财政补助、贷款融资、主体培育、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技支撑、用地调规等方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助力茶产业发展壮大。在品牌创建、融资、税费减免、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茶企优惠政策,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鼓励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对到屏山乡投资茶产业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税费优惠政策规定的企业,及时兑现相关优惠;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落实公共财政倾斜政策,重点扶持品牌开发、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幼龄茶园管理、加工设备及新技术引进推广、科技创新等项目。
屏山乡正以茶为媒,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科技加持 茶产业升级“新引擎”
“上个月,我们依托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把新鲜的柚子花和美人茶进行窨制,柚子花美人茶畅销市场,200公斤产品仅一个多月便售光。”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鹏春介绍,美人茶醇厚甘爽,蜜甜香;柚子花馥郁甜醇,香气清鲜持久,把两种香气特性进行互补,是开发跨界产品的核心优势。新研发的产品每公斤售价800元左右,是普通茶叶的2.6倍,经济效益显著,明年公司将扩大柚子花美人茶的产量。
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员工在做茶青 李鹏春 摄
科技赋能,构建“茶+N”的产业新业态,开辟出了美人茶产品新赛道。李鹏春介绍,依托大田县乌龙茶科技小院,福建农林大学生团队每年入驻科技小院开展春茶前的技术指导与新产品研发规划等,公司提供生产,形成“实验室—车间—市场”的闭环,延伸茶产业链。
近年来,屏山乡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方位驱动茶产业升级。在技术研发体系构建上,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知名院校以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引入省内知名茶业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加速前沿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与转化。
“我们科技人才保障十分有力,通过整合政策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已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支撑体系,为农业强镇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吴煌珠介绍,他们通过选派农业、茶叶领域专家长期驻点指导茶园管理等举措,借助“顾问团队+茶叶专家+科技特派员+制茶能手”四级技术服务体系,将科技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同时,依托省级职教社及县乡政府资源,打造系统性技术培训体系,以“理论+实践”“高校专家+本土骨干”相结合的模式,常年开展茶产业技术人才专项培训,培养了一批本土技术骨干。持续聘请台湾制茶大师张庆泉、翁潮亮定期到屏山乡授课,积极引进台胞二代茶农,培养“土专家”“新农人”,探索建立“美人茶专家工作站”,吸引和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定向服务,推动产业技术迭代升级。
“这些年,县、乡举办的制茶大师授课、茶叶技能竞赛、外出考察学习等各类活动,使我受益良多。”大田县东方美人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启绵就是技术服务的受益者之一。他师承台湾制茶名师张庆泉,在学习中不断求索,苦下功夫,精益求精,22年来,从一名茶叶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十佳金牌工匠”、制茶大师。他制作的“东方美人茶”在2018年第七届海峡两岸茶文化季之“秋茶”茶王擂台赛上,获得“美人茶•茶王”奖,在县里举办的美人茶大赛中,他的茶叶更是获得无数个金奖。
苏启绵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把制茶技术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当地茶农和茶企,通过传、帮、带,培养一批农村青年制茶技术骨干。他还带头成立合作社,打造茶农抱团成队,提升茶叶品质,营造生态茶叶产品优秀品牌。
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屏山乡成果显著。依托省级专家大院平台和省级星创天地,构建“专家+技术员+示范户”三级培训网络,每年开展30余场茶叶绿色防控、有机种植专题培训,覆盖5000人次。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园,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引进金观音等新品种,以“实物计租 技术折股”模式推动品种改良,新品种茶园亩均效益提升1200元,以科技创新全面赋能乌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政策支持到项目建设,再到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屏山乡正以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茶产业向着更高质量发展迈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茶韵新篇章。
“我们将以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以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为支撑,继续深化茶产业全产业链升级,持续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吴煌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