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野”赛道上玩“跑酷”、手脚并用爬过障碍墙,在悬吊器械上奋力荡起身子、抓住一个个吊环直至完成通关,在体操垫上独立完成头手倒立……近日,在晋江市实验幼儿园内,萌娃在阳光下挥洒汗水、尽情运动的欢乐场景,成为“让孩子们动起来、玩起来、笑起来”理念的生动注脚。
“我们将爱拼敢赢、拼搏向上的城市品格融入育人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构建‘运动即课程,环境即教育’的独特生态。”晋江市实验幼儿园园长陈丽坤介绍,作为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学园与华侨大学共建设立“陈洪淼博士幼儿体育研究室实践基地”,借助专家入校专业引领,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前教育规律前提下,以培养幼儿运动兴趣、提升幼儿运动素养为目标,让幼儿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空间重构:让孩子们爱上生态式运动环境
“森林探险岛”“榕树丛林谷”带来探索野趣的刺激体验,幼儿在这里可以玩泥巴、骑平衡车、滑草、攀岩,尽情穿梭追逐;“灵宝游乐园”“风车游戏园”里有滑梯、滑索、风车,挑战幼儿的胆量与勇气;“趣味草坪地”满足幼儿在草坪上放肆“打滚”的愿望……在晋江市实验幼儿园,10个精心打造的户外体能生态运动区,成为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参与运动探索的欢乐天地。
“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环境?老师们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师幼互动?幼儿园要怎样实现孩子们和老师们的心愿?” 陈丽坤园长告诉记者,通过收集全园师生的意见建议,“以儿童本位为出发点,打造一个富有童趣的生态式儿童运动环境”的共识应运而生,“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园每一处空间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以自然化、场景化、童趣化理念打造户外生态式运动环境,让幼儿自然而然地爱上运动。”
素养驱动:让孩子们学会生活化体育技能
近日,晋江市实验幼儿园对全园幼儿进行一分钟跳绳活动测试,其中大班段264个幼儿一分钟跳绳次数达到100次以上的超过40%,接近小学一年级水平,其余年段幼儿基本学会连续跳绳,实现幼小无缝衔接。
“跳绳、骑自行车、体操等技能都是学园孩子在园期间必学必会的。”陈丽坤园长介绍说,现在有很多成人不会骑自行车,但实际上学骑自行车最好的阶段是在幼儿园,为此学园让孩子们从小班学骑带两个辅助轮的自行车开始,再过渡到骑一个辅助轮的自行车,最终学会骑没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幼儿园的孩子模仿力、竞争心特别强,只要有一个孩子会骑车,别的孩子就会兴冲冲地跟上学会。”
此外,学园教师每周在班级开展体育集体教学,撰写教案及反思调整,每学期通过不同层级的体育观摩课,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具有游戏性、情境性的集中活动,幼儿在充满童趣的运动环境中掌握受用一生的运动技能。
数据说话 让孩子们受益常态化体质监测
“作为华侨大学在全省开展幼儿体质监测的首家幼儿园,我们每年都会对晋江市实验幼儿园的学生开展常态化体质测评,选取平衡性、身体协调性、手部灵活能力、耐力、力量、协作能力、团队意识、照顾同伴等身体及心理评量指标,采用单项评分和综合评级的方式进行专业、精准的监测,为下阶段幼儿运动体育方面的环境器械、方式方法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陈洪淼介绍说,根据测评结果,他们坚持精准补缺,开展教学创新、模式设计、环境改造等细节打磨工作,“比如孩子上肢力量不够,我们就开发悬垂器械,很多孩子从一开始只能干挂着,到最后能攀爬通关,上肢力量得到明显增强。”
“除了强有力的专家引领保障,我们还充分借助AI系统,研究分析实践中形成的幼儿体质测评数据,让测评结果更有意义、有价值。”陈丽坤园长介绍说,学园围绕体育核心素养的三大维度,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对幼儿每一天的户外体能运动情况进行记录和观察,借助AI视频分析技术,为每个幼儿形成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能力、学习习惯等指标评价。
“爱运动的孩子,眼睛会有光。今后我们要持续探索创新幼儿体育教学新模式、新路径,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发现学习乐趣、在运动中磨炼意志品质、在运动中身心健康成长,在奔跑跳跃间获得终身受益的成长力量。”陈丽坤园长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