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界
标题图
福建有好种,中国有好猪|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完结篇)
2025-05-13 23:09 福建日报 原创

21591747146319_.pic_hd.jpg

福建有好种,中国有好猪

5月13日,记者在明媚的晨光里离开了山城大田。

离开前一晚,我们狠狠吃了一顿大田的传统特色美食“大骨头”——大块猪骨肉,加上咸菜,小火慢炖,光是浓香就让人食指大动。

不止在大田,中国大地遍布着猪肉美食,梅菜扣肉、东坡肉、回锅肉、酱肘子……民以食为天、粮安天下,自古以来,猪在中国人的食物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甲骨文里,“家”字的形象就是房子里有猪,有房子住、有猪肉吃,便有了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养猪最核心的资源——种猪,曾经长期依赖进口。

“过去,国内养殖企业习惯于从国外高价引进核心种猪。由于缺乏系统的种猪选育,引进种群隔几年就会退化,养殖企业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循环,耗资巨大。”权威育种专家苏国生教授介绍说,“一旦被‘卡脖子’,我们作为中国科研工作者难以接受。”

银顶猪场场长陈永华曾经被公司委派到美国、丹麦的种猪场学习育种技术,外方技术人员的防范和蔑视让他深感憋屈,“他们认为自己有百年的积淀,中国人的育种水平差远了,很多技术没必要知道。”

2018年,非洲猪瘟侵入国内,造成生猪的大面积感染与死亡。最高峰时,国内一度扑杀生猪百万余头,过去粗放的养殖模式遭遇重大打击,大批小散养殖户退出市场。

中国养猪行业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为了保障生物安全,高标准建设、规模化养殖、精细化管理成为国内养殖场的一致选择。这些都意味着额外的高成本投入,因此,企业对猪种经济性的需求分外迫切,这也让种猪的系统选育受到了空前重视。

随着国家对自主育种的大力扶持,国内的种猪自主选育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种猪进口量骤降至不足4000头,较2020年峰值时期减少近九成。

作为生猪输入大省,福建却在近年来成为种猪输出省,并在种猪育种、健康养殖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疫病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人员、物资的流动。福建山多林多,拥有天然的生态屏障。”在苏国生教授看来,福建高标准的环保政策、适度的养殖规模也为疫病净化提供了可行的条件。

位于产业顶端的种猪培育,对生物安全的要求也最高。除了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PED)等也是生猪的主要疫病,而福建的蓝耳双阴(种猪体内蓝耳病病毒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场数量达到158家,占全国的一半多,伪狂犬、PED等双阴场也居全国前列。 

中国北方多平原,农业生产可以承载大量的猪粪肥,但平原的人员密集、猪场也密集,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与防疫能力弱于多山区丘陵的南方。近年,国内种猪业出现南迁趋势,在生猪行业,有了“南繁北育”的说法。

从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角度观察,南方已成为中国种猪业的大本营,目前,排名第一的广东拥有11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福建一度以9家位居全国第三,但两家老牌育种场在近几年的大变局中亏损退出。不过,包括银顶在内的福建多个新锐种猪场,陆续花巨资从国外引种,开展系统性自主育种,冲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引发了全行业的关注。

“福建人做事踏实细致,很多猪场老板和股东亲力亲为,这也是福建在种猪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可或缺的因素。”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这种适度规模的种猪场要和大集团正面硬杠,肯定是以卵击石。我们最大的底气就是选好基因、管好健康,争取做到细分领域上的国际领先。”福建银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圣峰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种好,不愁没客户。”

当前,非洲猪瘟的全球蔓延已成为业内的共识。在苏国生教授看来,生物安全是制约国内种猪选育进展的现实障碍:“单个种猪场维持在适度规模最为经济安全。但育种的进步受制于种群的数量,所以需要在多个种猪场之间开展联合育种,当前的生物安全形势又制约了种猪场之间的交流。如果能实现区域疫病净化、实现联合育种,福建种猪业的未来不可估量。” (终)


20250510-0G6A2713-已增强-降噪.jpg

▲苏国生教授带领技术团队在猪舍内了解生产情况。


21541747146300_.pic.jpg

▲苏国生教授带领技术团队在银顶猪场了解生产情况。


20250509-0G6A2305-已增强-降噪.jpg

晚饭后苏国生教授(左)与育种总监钱金花还在讨论技术方案的调整。

21621747146871_.pic.jpg

▲配怀舍内,一只公种猪在查情,诱发母猪发情。


21571747146310_.pic.jpg

▲配怀舍内,员工模拟公猪爬跨,刺激母猪受孕。


21561747146306_.pic_hd.jpg

▲配怀舍内,一位“00”后大学实习生对母猪进行人工授精。


21581747146314_.pic_hd.jpg

▲保育舍内,一位“00”后大学实习生采集刚出生小猪的数据,并从中筛选出种猪。


20250510-0K0A2965-已增强-降噪.jpg

保育舍内,员工对产后母猪进行采样检测。


20250510-0G6A2580-已增强-降噪.jpg

保育舍内,员工对生产数据进行记录。


20250510-0G6A3220-已增强-降噪.jpg

▲员工对腾空的猪舍进行清理、消毒,准备迎接另一批种猪进场。


延伸阅读:

猪猪们,我们来了|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一)

《猪,想要见你不容易|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二)》

《“海归”猪倌小冯|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三)》

“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四)

银顶上的年轻人|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五)》

《“我也有一个梦想”|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六)》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