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多茶类产区,“多彩闽茶”已成为“生态福建 绿色农业”的靓丽名片。近日,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的福建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茶叶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福州开班,助力福建“茶雁”顺应趋势,巧用“三茶统筹”,促进福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教授、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曾芳芳,为全体学员做了《供需平衡视域下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与模式》专题讲座,并担任5名头雁学员的专业导师。在“头雁”培育期间,通过微信、电话、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从开拓农产品营销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文旅融合等方面与学员进行沟通,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供学员参考。
90后“茶二代”“头雁”学员陈智万,退役军人,主要从事以乌龙茶为主的茶叶生产加工、经销批发,其公司在海拔近1300米的高山承包200多亩茶山,拥有得天然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学员发展“智慧茶园”的实际需求,导师建议学员加强与福建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园区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头雁”学员欧钟发,退役军人,主要从事茶叶茶业种植、生产、销售、科研,近年来注重茶文化传播、开展研学教育多元化经营,拥有高山生态茶园近300亩,及加工基地2000多平方米。导师建议学员,一方面打造健康养生茶品牌,依托高山生态茶园优势,重点打造“生态大圣 健康茶饮”系列护肝解酒茶、降火清肺茶、安神助眠茶等茶饮,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茶园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利用退役军人团队优势,开设“茶山军训营”,设计采茶、手工制茶、茶染布艺等“小小茶农”教育活动,结合采茶比赛、团队协作任务等开展研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将“健康茶”与“研学游”结合为“可带走的体验+可传播的文化”,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头雁”学员李友禄,主要从事泰宁岩茶生产加工销售。结合学员对电商销售、品牌打造、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提升需求,导师建议,在抖音开设企业号,制作“茶园探访+制茶工艺”短视频,以故事化IP推动“泰宁岩茶”品牌传播,打造“茶农老李”人设,通过微纪录片讲述“三代茶人守护生态茶园”的故事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合作推出联名款“兰坑岩茶”,包装印地质剖面图,扫码可看茶园AR实景。积极参与“泰宁环大金湖马拉松”活动,为选手提供冷泡岩茶补给,设置“最快茶农跑者”话题营销。
“头雁”学员林贵群,从事茶叶行业数十年,主营白茶、普洱茶、乌龙茶,经过自身的努力及团队的合作现在在福建、广州拥有数家的直营店,建设标准化生产及茶旅一体化。公司拥有200多亩茶园基地,按照绿色茶园标准化进行管理。结合学员发展“茶旅融合”的实际需求,导师建议进行主题化茶旅活动开发,一是进行主题化茶旅路线设计,开展“白茶时光”主题游,突出“自然陈化”概念,设计“茶园采摘—萎凋观摩—老白茶窖藏探秘—品鉴年份茶”互动项目。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私人茶山认养+专属制茶师指导”服务,开展定制茶饼等茶旅纪念品开发。二是进行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建设茶叶观光工厂,在标准化生产车间设置玻璃观光通道,游客可观看清洁化生产流程,强化“绿色贵群”信任感。
“头雁”学员潘昌沛,要从事福鼎白茶种植、加工与销售。结合学员创新营销方式的需求,导师建议注重打造“书香茶韵”文化IP,以“一盏白茶,半卷书香”为差异化标签,将福鼎白茶的天然纯净与书香文化的雅致内涵结合,塑造“文人茶”“书房茶”的高雅调性,区别于市场上普通的农产品形象。线上营销注重直播场景化,将直播间布置成书房风格,主播边泡茶边分享书单,强化“茶香伴读”场景。线下注重开发书香茶韵主题研学活动,在福鼎茶园开设“一日茶书院”活动,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抄茶经、拓印茶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