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就是编故事、讲故事
作为“文化名城”,漳州近些年来“微剧”频频出彩。从古城圈粉无数的漳州布袋木偶戏,到用闽南语唱响两岸的歌仔戏,从《大名府》《两个猎人》到《保婴记》《烽火侨魂》,客观来说,漳州不缺好戏,缺的是大戏。若用饮食来比喻,漳州不缺小吃前菜,缺的是硬菜。卤面五香虽好,请客的饭桌上如果有道“佛跳墙”,档次立马不一样。
(来源: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
我们有闽南山水、闽南文化、闽南故事,缺的是以山水为背景、大开大合的戏,缺的是以声光电为手段、夺人眼球的戏。“文火慢炖”阳春白雪的是好戏,“烈火烹油”宜乎众人的也是好戏。
用一台大戏向世人讲述“文化名城”
那么
欣赏的门槛要放低一点
感官的刺激更强烈一点
在寓教于乐中让受众的范围广一点
在各地文旅行业“卷起来”的当下,我们需承认,“泼天的流量”来到了漳州,但“泼天的富贵”还在路上。景区景点“旺丁不旺财”“游客过夜率不高”等问题切实存在,小吃填满了游客的胃,用什么来满足游客的夜?有客流、缺留客,如何破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体验是消费的桥梁
一台大戏
或许能成为漳州文旅新的爆点
一方面,它能弥补夜游业态的不足,通过情感共鸣激发游客为“文化记忆”消费,破解漳州“留客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提升漳州在“闽南文化圈”的辨识度,与周边的厦门、泉州等城市形成差异化竞争,让越来越多游客为一场戏奔赴漳州,因一场戏记住漳州。
期待这台大戏早日上演
《闽南日报》2025年5月12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