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5月10日讯(记者 黄奕琳 陈琪燕/文 主办方供图)机械臂挥舞,生产线轰鸣,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一场关于智能制造的工业“强音”正在这里激荡。昨日,2025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9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厦门工博会”)开幕。
作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工业交流盛会,本届展会总展览面积达7.6万平方米,吸引了境内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企业参展。从精密零部件到高端数控系统,从新材料研发到智能检测设备,工业领域“顶流”齐聚展示硬核技术,共同演绎一场工业创新的“群英会”。
本届展会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1号馆至3号馆举办,将持续至本月12日,感兴趣的市民可现场预约登记免费入场逛展。
松兴焊接机器人。
创新展示覆盖全产业链
本届展会创新采用“1+N”展览架构,以厦门工博会为核心引擎,联动举办厦门电子信息暨数字经济博览会、厦门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厦门智能建造展览会三大专题展,展览范围完整覆盖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
其中,新能源产业博览会特设厦门新型储能及氢能展示专区,汇聚海辰储能、科华数能、嘉庚创新实验室、鹭岛氢能等10多家厦门龙头企业,集中展示厦门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突破。智能建造展创新打造“展览展示+场景体验”双平台,在厦门国博中心2—3号馆通道特设产品实操表演区,实时演示室内喷涂机器人、建筑清扫机器人等产品。此外,在3号馆国贸先进制造业馆内搭建5G远程驾驶舱,让展客商直观感受智能建造技术革新力量。
5G智能体验区。
名企云集彰显智造新势力
本届厦门工博会构建了“世界500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的梯度展示矩阵——强势集结山崎马扎克、哈挺、津上、华为、厦工等境内外头部知名品牌,扬森数控、优利德、华航唯实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双延兴业、万久科技、鑫奥格等科技小巨人,呈现创新产品与技术。
扬森数控是厦门工博会的“老朋友”。“我们已经连续参加十几届工博会。”据公司大客户销售总监吴浩介绍,此次参展,带来了立式加工中心、双刀库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等多款高端数控机床产品。
“常规产品只有24把刀库,但我们的双刀库产品配备64把刀,多刀位设计可以让多种产品和用刀量多的产品加工不停机。”吴浩介绍道,与此同时,该款产品配备了AI编程,原来编程资深者需要2个小时左右编程出来的程序,现在只需要5分钟左右,而且刀路和路径最优解,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作为海峡两岸工业交流的重要窗口,本届展会同时吸引了建德、谭佳、上银等30余家台企入驻台湾展区,东亚机械、东刚精机等20余家台资企业亦参展各主题展区。
思想碰撞 引领行业新风向
与此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工业化”也是本届工博会的高频关键词。作为本届厦门工博会的重要论坛之一,2025海峡工业论坛以“AI引擎赋能,重塑新型工业化版图”为主题,汇聚众多业内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为推动两岸工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
台湾物联网协会荣誉理事长、台湾生成式AI协会副理事长梁宾先在论坛上分享表示,大陆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数据资源、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产业生态,在应用场景拓展和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而中国台湾地区则在半导体、精密制造等硬件领域技术先进,具备深厚的产业基础。双方在人工智能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应加强交流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
前沿产品 亮出硬核“肌肉”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工博会也成为不少企业新品展示的首选平台。
本届厦门工博会现场,众多企业携新技术、新产品参展:嘉泰激光的风神高速激光切割机、海特的无风扇工控机、麦克维德的封帽手套箱焊接系统等前沿产品纷纷亮相,涵盖了精密加工、自动化、传动等多个细分领域,充分展现行业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一产品技术过去是被美国、英国所垄断,我们通过研发创新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为头部企业降低设备投入,提升生产效率。”麦克维德负责人王九龙告诉导报记者,封帽手套箱焊接系统是用于精密部件在惰性气体气氛下的气密性封装焊接,所生产出的精密部件多应用于军工、医疗、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元器件等尖端制造领域。公司专注于精密微小零件焊接这一技术领域,以30余项自主研发专利构筑技术护城河,持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中国智造突破“卡脖子”困境。
精准对接 拓展全球市场
为进一步提升对接实效,本届厦门工博会精准联动了超250个目标行业商协会及机构,组织专业采购团约6000人到场参观采购,同时定向邀请了10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和地区百强企业。
此外,今日将举办中国(福建)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对接会、印尼工业产业供需对接会等系列跨境对接活动,同时邀请土耳其、摩洛哥、玻利维亚、印尼、约旦、埃及、蒙古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采购商参会,为企业构建起跨境合作的高端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合作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