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界
标题图
“海归”猪倌小冯|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三)
2025-05-09 21:55 福建日报 原创

20250509-0G6A2147.jpg

冯咨翔对我们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酒精喷淋,通过传递窗口送入第三级隔离宿舍。

躺完吃、吃完躺,腰都快断了。”

59日,下午四点,我们伸展着腰走出二级隔离宿舍,才发现,一墙之隔就是这次要造访的猪猪们,难怪空气里隐隐有些臭味。

这是银顶刚投用不久的二号母猪场,配置的二级隔离区只有四张床。为了让记者一行四人能够一同入场,冯咨翔打地铺睡了一晚,头发有些长牙舞爪。

知道银顶,正因为小冯。

去年底,记者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认识了这位1999年出生的小伙子。短视频里,他一边打扫猪圈,一边分享国内外的养猪知识。

他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猪群在他身后哼哼唧唧,网友们在帖子下嘻嘻哈哈。

年轻人、海归、猪二代、饲养员,是小冯在社交媒体上介绍自己时最常用的标签。

经历了休学创业、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他最终辗转来到银顶猪场,他家经营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正是银顶的合作伙伴。

大学学的经济和工商管理,这位“董事长的儿子”对种猪选育一窍不通,“最开始就想学点养猪的常识,给家里帮点忙。”

第一次进入猪舍,一脚踩在猪粪上,小冯有些懵,“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嘛?”看着身边的员工十分淡定,他咬着牙,收起了立即撤退的心思,“不能丢人”。从扫猪圈开始,小冯把每个生产环节都干一遍,一呆就是两年多连续三个春节,他都在猪场里过年。基层员工口中一开始的戏称“冯少”也渐渐变成了“小冯”。

小冯从不讳言自己不喜欢养猪,“又脏又臭,应该没有谁喜欢。”能够坚持下来,更多因为他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了自媒体账号,正在尝试自媒体创业,“在猪舍里面对公众,更有说服力。”在他看来,过去这些年,猪养殖业几乎局限在业界内的交流,很少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现在,公众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信任至关重要,需要有人站出来做这些。”

在短视频和直播里,小冯分享着自己在猪场里的所见所得,告诉网友们餐桌上的猪肉是怎么来的,食品安全、年轻人就业、动物福利是他经常谈论的话题。账号获得了业内和消费者的不少关注,有人咨询猪病如何防治,有人询问哪些肉可以放心购买,还有些年轻人想让他介绍到猪场打工、体验养猪生活。

“我希望推动更多的养殖生产企业加入进来,构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渠道。”站在第三道隔离门外,小冯的讲述一如短视频里严谨、清晰。

天色渐晚,从山顶的猪场望去,远山与晚霞分外壮阔。

仍旧是一遍消毒、洗澡、更衣流程。再有一晚,就能见到深山里的种猪们啦!


20250509-0G6A2154-已增强-降噪.jpg

▲小冯通过监控视频介绍猪场内部情况。


20250509-0G6A2260.jpg

▲山顶上,一场壮丽的晚霞让记者驻足。


IMG_8138.jpg

▲天色渐晚,我们终于进入了第三道隔离宿舍生活区。


20250509-0G6A2219-已增强-降噪.jpg

▲猪场员工正在晚餐。所有的餐食都在隔离区外制作好,通过层层高温消毒送入生活区。


20250509-0K0A2445-已增强-降噪.jpg

▲一边用餐、一边吹头。三餐四次澡,是员工们的每日必需。


20250509-0G6A2371.jpg

▲饭后,猪场员工在宿舍旁的广场休息。画面里的平房,是进入猪场的淋浴通道。

延伸阅读:

猪猪们,我们来了|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一)

《猪,想要见你不容易|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二)》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