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界
标题图
猪猪们,我们来了|种猪场蹲点采访日记(一)
2025-05-07 23:40 福建日报 原创

5月7日,立夏刚过。

一阵细雨里,记者站在海拔900米的银顶种猪场门口,轻风拂面,空气清新。

这里是三明市大田县前坪乡的银顶格,闽中群山里的一处废弃矿山,距离大田县城20余公里。2020年8月,同样以“银顶”为名的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于此,开始了种猪育种培优推广,并在数年时间里掌握了曾祖代核心猪种选育技术。

猪的育种流程涵盖了从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到商品代的多个阶段。如果说种猪选育处在生猪养殖金字塔体系的顶端,曾祖代种猪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曾祖代种猪仍大量依赖进口。

一家新兴企业何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曾祖代种猪育种技术的突破?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然而,进入银顶种猪选育场采访并不容易。

与银顶的沟通始于今年初。经过踩点和多次协调,二十天前,我们将主要的采访拍摄设备送至猪场进行静置隔离。十天前,负责对接的猪场员工冯咨翔专门发来信息,嘱咐我们“进入猪场前一周,务必不要去菜市场、超市的生鲜区等容易接触到非洲猪瘟病毒的地方”。抵达银顶后,经过严格的采样检测和评估,我们随身携带最简单的工作设备和生活用品进入大门。全身衣物和行李留在隔离区外,随身物品经过全面的酒精喷淋消毒洗澡十分钟后,记者换上了消毒的干净工服,方才进入第一级隔离宿舍,并要在此呆满24小时。

类似这样的隔离清洗消毒,记者需要经历三次,总时长60小时,才能最终抵达核心育种区。

“在这里,猪比人干净。”陪同我们一起入场隔离的冯咨翔打趣说。


▲大门外的检测室,记者对全身进行采样。鼻孔、耳朵、皮肤、衣服、鞋子、箱包内外均要擦拭采样进行病毒检测。


▲大门外的检测室,冯咨翔擦拭鞋底进行采样。


▲工作人员对采样进行检测。


▲采样检测需要2小时,我们在隔离室里等待结果。


▲进入场区的第一道消毒通道是消毒水雾。消毒水雾极其难闻,让这两分钟十分难熬。


▲走过消毒通道,冯咨翔用消毒水对手部进行清洁。


▲经过一系列消毒,我们终于进入猪场大门。


▲经过十分钟洗澡,换上工装的冯咨翔在隔离宿舍里铺床。


▲隔离宿舍两端的通道门紧闭,60小时的隔离开始。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