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5月7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翁开业 徐聪)春夏之交的莆阳大地上,悠扬的莆仙戏唱腔与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五一”假期,莆田市“周末戏相逢”活动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掀起一股戏曲热潮,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文旅融合开辟了新的道路。
锣鼓一响,好戏登场。5月1日下午,位于元妙观三清殿内的莆田市莆仙戏传习所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随着悠扬的曲调响起,演员们粉墨登场,带来《郑文豹·听镜卦》《单刀赴会·过江》等经典莆仙戏折子戏。演员们精湛的唱腔、优美的身姿、细腻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在莆仙戏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之中,感受着莆仙戏这一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除了传统戏曲表演,幽默诙谐的相声、激情四溢的乐器演奏等节目也在这里轮番上演,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观演需求。同时,演出现场特别设置了莆仙戏表演互动环节,观众踊跃参与表演体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尽管大家模仿的表演动作稍显生涩,但认真诙谐的模样,还是逗得全场欢笑不断。在欢乐的氛围中,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得以生动展现,文化传承在轻松互动间悄然发生。
5月4日晚,徐子零莆仙胡琴演奏会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崇功祠上演。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中胡首席徐子零与中国乡土艺术文化协会莆仙十音八乐委员会,共同演绎十音八乐《八板头》《集贤宾》等经典曲目。一级演员、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黄艳艳倾情助阵献唱,带来一场高水准的视听盛宴。“这么近距离欣赏到梅花奖演员原汁原味的演出,真是太难得了。”市民李先生说。
看大戏、赏非遗、品美食……“周末戏相逢”活动让莆田的“五一”假期既有烟火气息,又充满了文艺韵味。莆仙戏剧院院长吴清华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20场次“周末戏相逢”活动,后续将持续深耕本土文化资源,通过创新舞台形式、打造多元体验场景,为市民、游客解锁更多文化惊喜,推动千年莆阳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莆仙戏以其古朴、典雅、细腻的表演风格闻名,保留了许多人演木偶的痕迹,角色行当沿袭宋元南戏生、旦、靓妆(净)、末、丑、贴生、贴旦七个行当角色的旧制,传统科介多达900种,常用的科介有500多种。
“周末戏相逢”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是2025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今年元旦起,莆田市在人流量大的景区、公园、广场、文化街区等公共空间,每周定期推出“周末戏相逢”活动,凸显“接地气、有热气、聚人气”特点,突破传统演出模式,推出艺术品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出新出彩的演出,让广大市民游客在美景和艺术相伴中,享受“一路山海一路歌”的别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