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标题图
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新港社区:党建引领强根基 共治同筑幸福港
2025-05-07 17:27 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c28916e1f80a1d3b5a29102dc37a7eb.jpg

新港社区外围整体面貌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群众幸福生活的“第一感知线”。近年来,马尾区罗星街道新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锚定“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型的治理难题,创新推出“五心”工作法,精心打造“心服务 幸福港”党建品牌,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成为居民心中“有温度、有归属”的幸福港。

织密“红色治理网” 民生小事不出楼

新港社区成立于2002年2月,其前身为省海洋渔业总公司生活区。在2000年企业收编改革浪潮中,原企业职工完成了从“企业人”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这片承载着产业生活记忆的生活区域也随之转型为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社区。

历经二十多年发展,新港社区逐渐呈现出“三多”特征,即单位企业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口多,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对传统社区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复杂治理局面,新港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社区党委以“初心领航”破题,构建实体化“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联动“福州海关”“马尾区红十字会”“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共建单位,组建“一长五员”(“一长”即党小组长,“五员”即包片成员、业委会成员、楼宇联络员、热心业主人员、物业人员)网格团队,将党的工作延伸到楼道、覆盖至家门。

污水漫溢的楼道间,上演着“红色网格”的治理速度。今年4月,闽渔新村小区“一长五员”巡逻时发现25号楼污水倒灌、楼道恶臭弥漫。问题迅速上报,小区党支部书记即刻带队,协同社区包片干部、网格员与维修人员,踩着脏污逐户排查。在污水中摸索数小时后,终于锁定管道年久失修的症结。

次日,社区党委召开居民议事会,现场拍板“居民自筹+社区补贴”方案。各方迅速行动,疏通车开进小区,党员带头协调施工。从发现问题到彻底疏通,仅用72小时,就让25号楼重现洁净,“红色网格”的高效处置赢得居民纷纷点赞。

“从反映问题到解决问题,速度快的超出想象,没想到小区的网格员,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些‘红马甲’真是咱们的贴心人!”居民林大爷真心感慨道。

不仅如此,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红色枢纽,依托“红色治理网”辐射延伸,精心打造“党建一条街”“健身一条街”等15个红色阵地。

2b04a2e1c8ad1f48bd257b6cc782810.jpg

居民议事厅协商

每周三晚,“观影铸魂”晚间影院准时亮起微光,居民们围坐银幕前,在经典红色影片的光影中闲话家常、共叙邻里情;每月开展的“邻里厝边谈”活动里,网格员化身倾听者,在轻松的茶话氛围中收集“楼道灯不亮”“停车难”等民生诉求,将群众“微心愿”一一记录在册······

激活“自治一池水” 民生难事协商办

如何让“沉默的大多数”成为“治理的主力军”?新港社区以“真心聚力”作答,推行“民事民提、民议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四民机制,设立“居民议事厅”,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引导居民协商解决痛难点问题,小区居民从治理的“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

“以前小区停车难、电动车飞线充电隐患重重,投诉电话打了一圈也没人管。”陈阿姨指着整齐划设的停车区感叹,“现在坐在议事厅,大家围坐一圈商量办法,自己的小区自己说了算,这才是过日子该有的样子!”这番话道出了居民们的共同心声。

“曾经的‘陌邻’成了‘睦邻’。以前邻里见面都不打招呼,现在大家一起议大事、话家常,已然成了对方‘第二个娘家人’。”楼栋党小组长倪大爷笑着说。

526a8e82841e16a49120874a39ef276.jpg

社区开展“拗九欢乐颂·社区敬老情”文明实践活动,暖心服务获得居民纷纷“点赞”。

与此同时,新港社区还发动在职党员、热心群众等组建“平安志愿巡逻队”“小小少年团”“‘爱邻’娱乐团”等22支草根志愿服务队。65岁退役军人老方身披红马甲,每晚带领“平安巡逻队”穿梭于楼道间,用脚步丈量社区安全;12岁的少先队员小林化身“小小少年团”成员,每逢周末便与伙伴们手持夹子清理绿化带;在职党员何医生则主动认领“微心愿”,每月定期为独居老人开展义诊。

从平安守护到环境整治,从健康关怀到文化服务,这些来自不同群体的志愿者们,正以各自的方式将社区“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过去干部是‘唱独角戏’,现在群众是‘跳集体舞’,治理自然有温度。”新港社区党委书记连镛说。2024年以来,社区累计开展“温暖入万家”等志愿活动67场,服务超2000人次。65名在职党员主动认领38个“微心愿”,累计服务时长500小时,为社区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暖流”。

深耕“服务保障田” 民生发展双推进

社区治理,既要解纷争于萌芽,更要育文明于日常。新港社区以“公心处突”兜底平安,创新“4+X”调解机制,打造“区块链+社区证明”平台,整合党委书记、段警、律师等力量,通过“民主恳谈”“线上留证”等方式,积极化解“私自占用公共空间堆放杂物”“小区雨水管破裂”“企业职工医疗纠纷”等邻里、商业纠纷,矛盾发生率下降85%。

2024年5月,易安居小区因安全管理问题引发居民与物业保安发生多次冲突。社区调解员迅速启动调解机制,在“居民议事厅”组织多方会谈,邀请矛盾双方、罗星街道物业站及辖区段警围坐品茶、共话难题。在多方联动调解下,剑拔弩张的对峙最终化作握手言和的笑颜。“吵了半个月的烦心事,一场茶话会就化解了!”居民周依伯感慨道。

此外,新港社区重点聚焦“一老一少一幼”群体,以“仁心铸魂”,深入实施“6199”暖心工程。针对“老人融入数字时代难”居民诉求,社区开办“十点半课堂”,为老人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地铁乘车知识宣讲等课程,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便捷智能生活;围绕群众“业余生活无乐趣”的需求,社区打造“邻头雁”文化墙、红色书屋等阵地,开办“非遗纸浆画传承”“青少年成长营”等活动30场。同时,通过选树“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弘扬文明新风,让“老有所乐、幼有所学”成为生活常态。居民王女士点赞道:“现在每周都有新活动,邻里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社区里满是烟火温情!”

企业是社区发展“活力引擎”,如何助推企业经济,让企业发展得更好?新港社区给出了生动答案——成立 “益企行” 企业赋能志愿服务队伍,不定期深入辖区企业开展 “点对点” 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和享受“政策红利”。精心打造 “公益集市” 品牌,为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这一举措充分发挥“社区搭阵地、企业供需求、居民齐参与”的协同效应,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还创造了就业岗位,形成社企民三方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推动社企居民实现共同成长。

从“企业宿舍”到“幸福港湾”,新港社区以党建强基、多元共治的“五心工作法”,解码基层治理现代化。走进社区,党建文化墙上的“微心愿”贴满居民寄语,红色书屋的灯光温暖晚归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琴声悠扬悦耳……在新港社区,每一件“关键小事”的解决,都是治理温度的传递;每一景一物,都在诉说着“永不褪色”的初心。

展望未来,新港社区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锚定“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奋斗坐标,以“百姓口碑”检验服务成色,奋力书写更具温度、更有深度的“新港答卷”,让幸福在居民家门口升级,让治理效能在细微处彰显。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