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30日讯(记者 郑薇 通讯员 明艳林 何丽娟)为弘扬侨胞爱国精神,传承民族与时代精神,4月29日上午,位于鼓浪屿的“华侨植物引种文化展示馆”正式开馆,该馆由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倾心打造。
展示馆设有四个主题展区,详细介绍了引种园的历史沿革、华侨的贡献、杰出人物及其创园功绩,以及科研成果和未来展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引种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也是传播华侨精神的重要窗口,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种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馆当天,引种园创园功臣许祖义的后代、鼓浪屿侨联原主席许一心老先生,怀着对先辈的敬意与对历史的珍视,特意将一张珍贵的照片捐赠给展馆。照片记录了爱国华侨王唯真先生于1988年最后一次回到厦门时,专程前往引种园参观并慷慨捐赠苗木的感人瞬间。这张照片不仅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更彰显了侨胞们对祖国的深厚情谊与无私奉献。
鼓浪屿侨联原主席许一心(左一)老先生向展馆捐赠老照片
爱国华侨王唯真先生(右一)于1988年最后一次回到厦门时捐赠苗木的老照片
据悉,华侨植物引种文化展示馆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无需预约,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六:9:30-17:00(周日闭馆),展馆地址位于思明区鼓浪屿鼓声路4号。
为什么要打造一座“华侨植物引种文化展示馆”?
种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新中国成立初,内忧外患,海外侨胞为助祖国度过“困难时期”,冒险引种。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始建于1959年,是国内唯一通过华侨渠道开展国际植物引种工作的专业科研机构。建园65年来,众多侨胞倾力支持,引种园从全球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千余份植物种质资源,并成功推广了上百种植物,涵盖粮油作物、水果、花卉、药材等多个领域。
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侨胞的赤子之心。颜西岳、周才喜、汪万新、李芳洲、李来荣、许祖义等作为引种园的奠基者,他们不畏艰险,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珍贵的优质种苗带回祖国,为我国的植物引种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铭记这段珍贵的历史,缅怀华侨们的爱国精神,在厦门市科技局和厦门市侨联的支持下,引种园倾心打造了这座展示馆。
共和国见证物 守护种业“中国芯”
2024年,在厦门市侨联的支持和指导下,引种园申报的“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及华侨参与引进稻种系列实物”共3件获得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联合认定的不可移动类“共和国印记”见证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侨胞与祖国血脉相连的见证。
1987年,国家计委在引种园设立了隔离检疫基地。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批编,解决了人员问题,为引种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新建成的“厦门进境种质资源隔离检疫基地”已然成为国际引种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保障了生物安全,更为引种园的未来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六十年来,引种园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科情3号”水稻的培育成功,到危地马拉油梨、非洲加纳籽等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这些成果不仅获得了省市科技奖的肯定,更为我国种业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引种园还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携手培养科研人才,为我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