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29日讯(记者 刘龙)近日,导报记者报道了漳州部分老旧小区柴火间竟成“充电站”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些充电乱象,该如何解决呢?
漳州市区一街道办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目前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存在三大难点。第一是充电桩数量与用户需求不匹配,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第二是老旧小区的场地比较小,受到场地和空间的限制,难以安装充电桩;第三是老旧小区居民习惯使用自有充电方式,不愿改变。
“漳州老旧小区的充电桩建设资金多依赖政府拨款,但审批流程长、后期维护成本高。”该街道办负责人直言,部分小区尝试引入第三方企业,却因电费分成、责任划分等问题搁浅。
面对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安全隐患突出的现状,一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建议,漳州需从政府投入、居民意识提升、市场化运营三端协同发力。
该负责人建议,可制定“一区一策”的充电桩建设方案,优先支持空间受限小区采用立体充电棚、智能充电柜等紧凑型设施。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协调周边场所,开放充电区域,缓解居民充电压力。
针对老旧小区公共收益有限、维护资金短缺的痛点,该负责人提议,老旧小区可以采用“社区牵头、企业运营”的市场化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充电桩企业,设置合理的价格后,物业仅需提供场地并协助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