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三明市高站位谋篇布局,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了一批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三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凝聚共识、着力高位推动,大力培树典型,全社会不断涌现德艺兼备的优秀工匠、行业能人,激活技能人才发展的源头活水。
经过层层评选,新一批三明工匠名单出炉。这些来自三明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德才兼备、技能高超、贡献突出,是我们广大职工群众和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工匠精神代表行业的卓越品质,彰显社会的品格。今天,三明日报推出三明工匠专版,旨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搭建展示工匠风采的平台,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更多产业工人学习技能、提升素质、创新创效,进而激发广大劳动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陈守木是三明市烟草公司明溪分公司烟叶办烟基项目管理员。2000年踏上烟叶生产岗位的他,从普通烟技员成长为行业技术标杆。在烟草栽培、病虫害防治、烟叶烘烤和评级等领域,陈守木有着丰富经验,他投身科研项目,参与的“鲜烟成熟度智能化检测技术研究”“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应用”等5项科研项目荣获“福建省烟草公司科技进步奖”。他的专业能力获得高度认可,连续两年被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聘任为行业技能鉴定专业专家库人员。
为了向行业注入源源不竭的人才活水,他毫无保留地将长期积累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分享给同事和烟农。围绕烟叶成熟采收、烘烤技术工艺等关键环节,组织烟技员、烘烤师、烟农开展培训,提升员工和广大烟农的烟叶烘烤技术水平和烘烤质量。
2022年至2024年,陈守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牵头组织完成密集烤房设备技改668座,推广应用烟叶云烘烤1089座,减少烘烤环节用工量,降低烘烤成本与风险,推动烟叶烘烤朝着智能化、节约化、轻松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陈守木用25年的坚守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始终践行“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将自身技能转化为促进行业进步、助力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绽放出最动人的工匠风采。
傅永方是尤溪县择善堂设计工作室创办者。2004年退伍返乡后,源于对工艺美术的浓厚兴趣和热爱,经过十几年钻研学习,成为一名具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师。
傅永方师承工艺美术大师、市劳模陈由春先生,致力于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雕刻工艺。他的工艺品以根雕、木雕、竹雕及仿古红木家居为主,所研发、生产、销售的工艺品构思精美,线条流畅,注重从根雕的形、神、意、趣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博采众长,工艺精湛,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富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典韵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尤溪工艺美术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019年10月,“三明市傅永方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傅永方曾获评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国家一级技师,荣获福建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学无止境。傅永方主动进行知识更新,时常聆听恩师教诲,带领学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训,提升文化水平及理论知识。在“传帮带”中尽心尽力,做好从备课到手把手教学,每一环节深入细致地讲解,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同时结合自身经验并借鉴其他较好的雕刻技法,注重让徒弟创意性地发挥,培养徒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
2016年至2024年,傅永方先后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木竹雕技能竞赛以及文(艺)博会等获奖三十余件,作品“茶海”“祥云炉”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祥云炉”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张思根是三明市华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近30年的辛勤创业与打拼为三明市餐饮业发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也在省内餐饮行业闯出一片新天地,成长为一名国家中式烹调师、一级技师,现任中国烹调协会团餐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烹调协会理事、三明市烹调协会副会长,获评“闽菜大师”荣誉称号。2023年8月,被认定为中式烹调师、省职业技能考评员,同年成立“张思根三明市华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中式烹调技能大师工作室”。
1992年3月,张思根开始自主创业,专注于厨师餐饮事业,最初在将乐县创办“华侨酒家”,经过辛勤创业与专业打拼,先后承包管理30多家单位食堂。
从2000年开始,他致力于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每年制定带徒目标,明确传帮带内容,悉心传艺,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品德高尚的技术人员,大部分徒弟凭借精湛而独特的沙县小吃技术逐渐发展至全国各地,其中,2021年公司有10名骨干成长为三明市烹饪协会理事。
近年来,张思根热忱回馈社会,通过以公司名义向学校捐助空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等多种方式奉献爱心,公司被市关工委授予捐资助学爱心企业荣誉。他深耕餐饮领域、积极参政议政、投身公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吴忠贺是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1998年入职以来,他扎根生产一线,从普通车间员工成长为技能大师,用汗水与智慧诠释工匠精神。
吴忠贺勇于挑战技术难题。在挂车轮毂轴承研制时,超P5级高精度要求和模拟对数曲线的复杂需求加上装备自身精度不足的难题,犹如大山横亘在前。他毫不退缩,日夜钻研,调整主轴游隙、微调导轨丝杆、试验砂轮磨料等,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制定出完整工艺标准,使产品顺利通过国际客户的严苛试验,成功进军国际品牌车轴主机配套市场。
在AG600水陆两栖飞机主起落架转筒轴承研制工作中,薄壁套圈加工的变形和尺寸控制难题让试制陷入停滞。关键时刻,吴忠贺主动请缨,带领团队逐一攻克难关。通过对磨削加工、合套装配流程进行升级优化,分析详尽数据制定特殊装配标准流程,成功突破超轻窄薄壁不锈钢轴承套圈磨削变形的技术瓶颈,为起落架转筒轴承研制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在他的努力下,2021年产品顺利通过客户“适航挂签”,助力AG600在2022年成功试飞,永轴公司转筒轴承也于2024年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为公司进军航空领域配套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凭借卓越表现,吴忠贺收获诸多荣誉。2021年在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2022年被认定为数控磨床磨工技师,2024年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被确定为“三明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邓秋生是沙县安然燃气有限公司的一名燃气具安装维修国家二级技师。自加入公司起,他便扎根燃气服务一线,专注于用户点火、维修及中燃宝售后等工作,尽心尽责地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且贴心的服务。
工作中的邓秋生,总是随身背着一个装满各类工具与资料的大布袋包,从维修工具到燃气检漏仪,从卷尺到安全宣传手册,应有尽有,凭借包内物品解决维修中的各类问题。遇到棘手状况,他详细记录并标注处理方式,深入分析原因与规避方法。
面对高强度工作,邓秋生总是冲锋在前、坚守到最后。2023年11月,公司对城区工商业用户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他常加班至凌晨两三点,只为精准找出燃气漏气原因与位置。凭借精湛技艺与不懈努力,他在2023年“华南区域第四届工程运营客服技能比武选拔”中,斩获增值售后维修工第一名,并在同年中燃集团“第四届技能比武大赛”总决赛中荣获“中燃集团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作为公司技术骨干,邓秋生是新员工心目中的好老师。他毫不吝啬地分享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定期组织培训,耐心指导新员工,助力他们快速掌握燃气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在他的带领下,客服部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谈及工匠精神,邓秋生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燃气服务员,他要做的是“拧紧每一颗螺丝,紧固每一个管件,维修每一块表具,做好每一份工单”。
陈新发是国网清流县供电公司运检部的农网配电营业技师。从业25载,陈新发在电力领域踏出了一条坚实的道路。他凭借自身过硬的职业技能与匠心坚守,获得了“三明市技术能手”“三明市青年岗位能手”“清流工匠”“2024年度三明工匠”等荣誉,不仅是对他匠心坚守的高度认可,更是他在技能提升之路上不断前行的注脚。
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浪潮中,陈新发投身智能无人机、四遥开关、高精故指、故障行波测距等前沿技术,并巧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凭借这些先进技术,他宛如一位精准的“猎手”,迅速锁定电力故障“源头”。故障查找时长由此缩短,减少停电1689时户数。他参与发明的多种断路器高压试验切换装置成功申报为实用新型专利。
急难险重保电现场,陈新发同样冲锋在前。在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抢险抢修一线,他担任安全员和后勤保障组长,共计完成6台次配变、42面高压柜及36面低压柜抢修工作。
匠心育人,薪火相传。他主动承担起公司技能“传帮带”重任,与22名青年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为青年员工成长“搭梯架桥”。在他的带动指导下,他所在班组多次荣获福建省质量管理协会颁发的质量管理活动成果一等奖荣誉,成为行业佼佼者。
揭清云是三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作为这条交通动脉的机电“守护者”,他在这条道路上已默默耕耘18个春秋,每日穿梭于沿线隧道、服务区、收费站之间,用精湛技术保障用电供应和机电设施的平稳运行,为过往司乘铺就安全、便捷的畅行之路。
2007年,揭清云初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为能尽快熟悉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他每天都前往高速公路沿线隧道或收费站,仔细对配电设施、线路进行查看,认真做好笔记,将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供电路由都了然于心。这些年来,他陆续获得“福建省高速公路电工技术能手”“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福建省高速公路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斩获奖项。
作为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的技术骨干,揭清云做好师带徒工作,将经验与技术心得与青年维修电工面对面、一对一进行讲解,倾囊相授,发挥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他还是福建高速集团内训师,多次参与机电业务培训班授课,传授技术经验,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18年来,他任劳任怨,面对复杂故障毫不退缩,凭借不断打磨的专业技能,让机电设施始终保持高效运转状态,为这条高速“生命线”提供有力支撑,保障运行平稳有力。
李飞华是三明市润田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化县森飞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修理高级技师。李飞华组建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解决耕地抛荒难题。从“人拉肩扛”到机械轰鸣,李飞华用科技播种希望,用技能耕耘未来。
2015年,李飞华回乡创业,为推广农机,带着业务员跑遍16个乡镇,把全部心血都扑在农机推广上,让农民群众逐渐了解了各类农业机械应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如今他熟练掌握主要农机如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设备的应用和维护维修技术。2021年,他入选农业农村部认证的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获全省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获得福建省金牌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李飞华还发现很多可为农村农业发展服务的业务领域。2019年,李飞华成立宁化森飞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用30余台农机设备实现从耕整地、育秧、机插到植保、运输、烘干、储存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和服务,不仅为流转和托管的土地开展“菜单式”现代化服务,每年还要开展8000多亩次的专业化精准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飞合作社推广农业新机具20余台套,为县内培训农机操作技术人员300多人次。作为宁化县政协委员,李飞华还主动参与委员巡河等活动,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颜建程是福建省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参与成立“有琴堂古琴美学空间”个人工作室,积极开展古琴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活动。他们团队深入一线,到三元、大田、尤溪等地组织和举办古琴培训和古琴雅集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且喜爱上了古琴这一艺术形式。
制作古琴又叫“斫琴”,一张古琴需要2年时间、近200道工序才可制成。颜建程凭借多年经验和精湛技艺,将木材雕琢成各种琴的形状,每一个弧度、每一个比例,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和考量,力求达到完美和谐。
挖琴腹是斫琴过程中极为精细又对琴音品质影响极大的环节,他需要小心翼翼地挖出琴腹,创造出合适的共鸣腔,“一刀一琴音”,需要对声学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
上漆既考验耐心又需要技巧,颜建程坚持采用传统天然大漆和鹿角霜灰胎,从裹布、10多次的刮灰、10多层大漆髹涂和细致打磨,最后多次的推光和楷青,使琴身呈现出温润而富有光泽的质感。
最后的调音阶段,他轻拨琴弦,倾听音符,通过调整使用不同张力的琴弦,使琴音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颜建程在传承传统斫琴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和创新思维,在琴体的设计上,他借鉴现代美学的理念,使古琴的外观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张晓玲是三明市名扬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年前,她放弃酒店经理人的优厚待遇,转身以一名酒店职业培训师的身份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成为三明酒店培训行业的先行者。
她深知酒店服务是一门融合形象设计的艺术,从业不久便开启自学形象设计之旅。
从业二十余年,执教近十载,积累下深厚的行业沉淀。她勤勉敬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凭借丰富实战案例,倾囊相授,助力众多酒店工作者提升综合素质与形象,为三明文旅康养行业高质量发展倾尽心力。
历经岁月沉淀,张晓玲的培训创新性地将服务与形象设计合二为一,凝练成独具特色的形象美学。除了在岗自研,她每年还外出进修,让技能水准持续精进。凭借卓越实力,她斩获中国金锁匙总经理会员这一酒店行业殊荣,并受邀担任酒店服务技能竞赛的裁判和专家。
从业至今,张晓玲为上百家酒店提供服务,培育学员超万人,诸多学员已在省内外星级酒店走上重要管理和业务岗位。张晓玲始终坚持酒店职业操守,以专业与热忱,矢志不渝地为技能成就梦想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