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所立之德,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之德。建设读书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在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提升本领之要、强化担当之能等方面具有深刻意义。
以理论传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打造筑牢信仰之基的坚强阵地
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作用,是切实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之策。读书社要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第一要务,引领大学生自觉成为坚定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所在。读书社要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置顶”任务,通过常态化理论学习会、互动式主题研讨等形式,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知。设计“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动追随”三阶段培养路径,引导大学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自觉成为共产主义信仰的忠实践行者。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大学生投身伟大实践的价值引领。读书社通过丰富的读书活动,将书籍中承载的社会主体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植入大学生心田,引导其在辨析中强化价值判断力,在实践中锤炼道德责任感,知荣辱、明是非、守底线。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滋养和源头活水。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读书社要坚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从经典著作、校训校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品质,矢志向上、向善,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以体系构建深化文化知识教育,打造提升本领之要的特色载体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时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当摒弃标准“漫灌”的旧法,转向精准“滴灌”的新径。读书社要以“理论筑基、历史增智、融合创新”为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服务现代化建设重任的综合能力。
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体系化。读书社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场所、创新形式,强化理论传播、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体化理解认知,提升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分析判断能力,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当读书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学“马”、爱“马”、信“马”之风就会盛行校园。
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读书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伟大成就为主要内容,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精选“四史”书单,深入挖掘百年党史“精神富矿”,活用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精神谱系”,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重大命题,读懂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逻辑,传承党的精神财富,主动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推动学习教育交互化融合化。一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通。精选经典著作及片段,按历史脉络与学习难度梳理“进阶式”学习路径,通过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拓展,引导大学生从认知深化到认同固化、行动内化。二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以读书小组为基层单元,依托二级学院读书社开展“专业+思政”研读实践,通过知识体系传授、价值体系培育、创新体系赋能,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自主学习与引导学习联动。以“党员带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带普通学生、老社员带新社员”的“三带”模式,构建起“总社—分社—小组—社员”的多层级、全覆盖式教育架构,强化学习效能。
以知行合一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打造强化担当之能的多元渠道
真理的“甘甜”唯有在实践中方能品尝。读书社要着力优化实践路径,搭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感应通道”,促使大学生将知识有效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担当。
在实践中悟“真知”。读书社可通过推进支教、“三下乡”社会实践、日常志愿服务等相互融合,在基层服务中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品格。通过挖掘和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将课堂延伸至现场,打通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增强理论“亲和力”,推动学习入耳、入脑、入心。
在实践中浓“真情”。结合党和国家重大节点与社会热点焦点,组织学习论坛、主题征文、竞赛活动等,深化对理论的理解运用;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让大学生既读理论“有字之书”,也悟基层“无字之书”;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农村、社区一线等,在基层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
在实践中化“真行”。以“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论中解决问题;理论中提出问题,实践中回答问题”的思路加强读书社建设,推动读书、交流、思考、实践、总结、行动“六位一体”,让大学生在感受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的过程中激发奋斗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作者单位:福建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