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4月27日讯(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阳旭)近日,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走进位于涵江区大洋乡的全国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崇兴村,开展“数字赋能·赓续莆田红色记忆”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实践调研团队成立于2022年3月。近年来,在红色文化传承面临史料流失与代际断层的双重挑战下,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探索出一条“老口述-青创作-少传播”的代际传承新路径,旨在为革命遗址保护注入科技动能、通过代际协作与创新转化,让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焕发新生。
随着亲历者老去,口述史料加速消亡,而传统展陈方式难以吸引年轻群体。面对这一困境,“时光小分队”将AI声纹复原、3D激光扫描等前沿技术引入红色文化保护。近期,小分队来到崇兴村,采集90岁老交通员邱庭灶的口诉史料,与此同时,他们将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兜率寺等革命遗址经全景影像采集与智能建模,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档案,再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年轻一代得以沉浸式触摸红色历史。此外,团队还计划与10所中小学试点合作,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通过革命英雄卡牌游戏、AI声库互动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对红色历史的兴趣。
“时光小分队”现任队长李欣怡介绍,为提升模式的普适性,他们还提炼出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从方言语音转译、关键事件描述的口述采集规范,到3D建模与AI声纹集成的技术工具包,再到“线上打卡+线下研学”的传播策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眼下,小分队正推动两大延伸计划:结合革命“五老”口述史,设计推出红色故事漫画、创意产品等,开发红色研学线路;同时,将记录下来的红色故事集结成册,与博物馆、党史馆、各大中小学等对接。
“数字技术不仅是保护工具,更是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引擎。”团队指导教师阮榕表示,从史料抢救到价值再生,“时光小分队”的实践印证了代际协作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正为红色基因传承开辟出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