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北的广袤大地,山峦叠嶂、翠影连绵,“中国绿都”三明市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生态画卷,尽显自然之美。当纵横交错的银线与苍茫林海相遇,如何实现“林电共安”是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三明作为全国林改策源地,国网三明供电公司以林改精神为魂,掀起革新浪潮。这场革新如同一场浩荡春风,吹遍了三明的每一寸土地,唤醒了这片闽西北大地的无限活力,让电力走廊变身生态长廊,走出生态保护、能源安全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三明市泰宁县,这座宛如明珠般镶嵌在闽西北的小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它,常年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油茶不仅耐火性强,树皮厚实、枝叶含水量高,能有效阻挡火势蔓延,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籽加工制成的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深受市场青睐。
借此特点优势,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联合乡镇(村)创新推行“集体承包制”,大力推广电力线路走廊下种植物置换工作,利用低矮且耐火的油茶树替代原有的毛竹、杉木等高杆植物,构建起一道自然生物防火屏障。同时地方林业部门也积极出台支持政策,对种植油茶给予专项补贴,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一排排油茶树就像绿色的长城,保障了林电安全,成为了当地村民的“绿色银行”,据测算,林农每亩油茶每年可增收1360元,面对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家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电力线路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当中。今年以来,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联合地方工信、林业等部门,积极开展生物防火林带三年攻坚行动,目前全市已完成1635亩油茶林建设,并将朝着打造“百站千线万亩”工程持续发力,形成“林农受益、电力永逸、防火有利”的多方共赢局面。
近来,国网三明供电公司是以“林电共安”为核心战略,创新构建“环境友好型”电网,通过科技赋能与生态协同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电力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
三明市将乐县龙栖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森林植被葱茏繁茂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家园,时常能看到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珍稀动物的身影,但也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服务于电力线路的监控设备,凭借高清摄像头与智能识别系统,肩负着生态保护与线路防护的双重使命。监控所采集的影像数据,为鸟线和谐共生提供了大量一手研究资料,成为了生态保护的“瞭望哨 ”。为防止珍稀动物因误碰线路而受伤害,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还对保护区内的电力线路进行了绝缘化改造,实施防鸟挡板、生态鸟巢、智能驱鸟装置等多元化防护,既保障了线路安全,又为鸟类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目前,全市已建成“鸟线共生”生态示范线路18条,涉鸟、小动物电力设施故障分别降低90.91%、64.15%。
油茶林带纵横百里,智慧电网穿行青山间,共同诠释了三明市“林电共安”的深层逻辑:以林改精神激活治理智慧,用科技创新平衡生态与安全,借绿色产业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如今,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连续4年稳居“中国绿都” 综合评价榜首,凭“100分钟”年户均停电时长为革命老区注入高可靠性电力动能,2.6万公里电力线路与189万公顷森林实现和谐共生,为全国贡献了“护电于林、寓林于电”的中国方案。在这里,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光明使命,每一度电都流淌着绿色基因,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图景正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