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和百项典型创新实践案例,集中签约项目22个、计划投资257.66亿元……4月21日,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投资福建”自贸试验区专场招商活动在厦门举办。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十年后的今日,国际形势复杂动荡,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起“关税大棒”;俄乌冲突、中东冲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在升温……面对新形势,早已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之中的福建该如何作答?
以史为镜,温故知新。从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十年建设经验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不仅要坚定地开放,而且要高水平地开放,为服务国家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近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载体,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双向投资,着力构筑经贸合作重要平台;推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缩减,率先在增值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中欧(厦门)班列率先加入中欧安智贸航线试点计划,并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东盟和台湾地区;“丝路海运”发布通关服务标准,成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标杆。随着一项项政策的落地,福建打开了一个个更自由、更便利、更高效的开放空间,也拥有了更大、更广的贸易朋友圈。
充分的开放,意味着更加流动的商品要素与更多的市场调节。然而开放越是充分,竞争也越是激烈,越是需要攻山头、涉险滩。如何深化规则标准对接机制?如何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进一步扩大开放必须解决好改革命题。新型国际离岸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二手车出口等600余项先行政策的推出,是福建自贸试验区通过改革破解难点与堵点问题的例证。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开放和改革的联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让中国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与国际相通相融,才能让中国经济乘势而上。
在大国博弈加剧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开放注定是件艰难之事,也必将是件长远之事。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虽然只有十年,但是不少创新举措的超前探索早已迈出步子。1993年,当时全国唯一的民航维修工业区在厦门应运而生。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我省航空维修产业走上了制度创新领航的快车道。十年来,该领域已有全国首创举措近10项。更多的改革创新,在十年中不断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1.0”版本升级到“4.0”版本,实现了从单点创新到系统集成、从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跃迁……这说明,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