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山采茶去!”谷雨时节,正是人间最美四月天。茶杯里的这口鲜甜,不止让味蕾,也让四肢蠢蠢欲动。春日福建,如诗如画。微风徐来,自带茶香,绿浪翻涌,与雾岚相映成趣……茶庄园的“春日限定”,每一帧都是超治愈的风景!
裂变:美景流量→发展增量
站在云岭庄茶园观景台上,满目是青翠的茶山,一畦畦茶树整齐有序,随山势绵延起伏。庄园内,四合庭院、青砖石墙、黑瓦木梁、小桥流水……宛若一首无声的田园诗。
其前身为国营芦田茶场,是安溪最早的国营茶场之一。庄园采用“记忆中的材料”对周边景观进行改造,并融入时尚元素,历史感与现代感交织。
云岭茶庄园(图源:安溪融媒)
住古朴民宿,看非遗技艺,品茶香茶韵,赏茶歌茶舞,还有令人食指大动的闽南农家菜,住在这里尽享茶趣。
在安溪,像这样的特色茶庄园还有不少,个个都能秒出片。酷似哈利·波特魔法庄园的华祥苑茶庄园、坐拥全国首个红心歪尾(纯种)铁观音茶保护区的德峰茶庄园、国家4A级景区的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
(图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自2016年起,安溪县借鉴引进欧洲葡萄酒庄园经营模式,探索茶文旅融合的茶业综合体新业态,在全国率先建成41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园,每年吸引120万人次游客前来打卡,创造了12 亿元旅游收入,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13%。
“中国白茶之乡”福鼎也充分利用白茶、文体旅资源,开发茶庄园、茶民宿等,为乡村振兴赋能。品品香的河山白茶庄园、一顶山森林茶园,绿雪芽白茶庄园、大沁十三坪生态茶园、瑞达白茶庄园、六妙白茶庄园等特色茶庄园,6条茶旅精品线路及22家“美好生活茶空间”,带动全市38万涉茶人员致富增收。
福鼎大沁十三坪生态茶园(图源:幸福福鼎)
在“双世遗”武夷山,茶庄园、茶民宿、茶研学基地等更是遍地开花,打造了一批如皇龙袍、皇山润涧、桃渊茗、香江茗茶苑等特色茶庄园,“茶乡疗愈九式”(住茶宿、吃茶膳、行茶径、品茶趣、探茶乡、泡茶汤、赏茶戏、习非遗、学茶舞)带来360°沉浸式体验。
武夷山喊山祭茶(图源:新华社)
茶庄园通过产业辐射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成为福建茶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截至2024年,全省共建成茶庄园70余个,茶区变景区,美景“流量”变发展“增量”,民房变民宿,规模效应显著。
解锁:茶庄园+N种新玩法
一朵樱花,一片茶叶,撑起了漳平永福春日的“盛世美颜”。行走在万亩茶园中,茶绿樱红交相呼应,游客行在画中,感受双份浪漫。凭借高颜值,永福樱花茶园成为火出圈的拍照打卡地。盛花时,平均每天有2~3万名游客涌入。
(图源:漳平融媒体)
由可观可摘的千亩茶园、可修可居的民宿嘉叶山舍、可研可学的吴觉农纪念馆构成的武夷山福莲茶庄园,让游客们在一山一岭一田一园中看到当代高品质生活的模样,在一餐一饮一居一行中听见传统文化的声音。
福莲茶庄园(福莲嘉叶供图)
位于南靖的中茶海堤乐和云谷有机茶庄园,将融合东西方智慧的七大核心科技应用到茶园管理中,将有机种植与文化体验结合在一起,让游客们不仅能喝到一杯“看得见”的健康好茶,还能体验采茶制茶,感受原生态的健康生活。
从卖茶,到卖美景、卖体验,福建瞄准“茶庄园+”,通过多元路径,融入农耕文化、非遗技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保健康养等,茶旅体验项目不断上新,为游客们打造特色体验。
展望:茶庄园能装得下多少未来?
作为茶旅融合的重要抓手,福建茶庄园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康养结合、产业协同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非遗活态传承。福建省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6项制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并拥有福州茉莉花茶和安溪铁观音两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武夷香江茗苑(香江茶业)、福鼎绿雪芽非遗工坊(白茶庄园)分别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等。通过开展传统制茶技艺的展示和体验,让游客们在欣赏茶山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茶文化的魅力。
福鼎绿雪芽茶庄园里的非遗工坊(图源:绿雪芽)
康养结合。不止于饮茶,茶香、茶景、茶趣都有疗愈功效。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不少茶庄园主打康养概念,以茶文化为核心,深入融合健康生活理念,开发养生茶膳、茶疗SPA、茶香瑜伽等体验项目。福鼎大荒茶业在太姥山打造的森林康养基地,设有客栈、露营地等,被30万株老茶树与蓊郁森林包围,随时随地“森呼吸”。
武夷茶宴(图源:武夷山新闻)
福鼎大荒茶业露营地(图源:文旅宁德)
产业协同。通过茶庄园构建紧密型利益共同体,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茶农纳入产业链,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能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还能助推茶产业朝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图源:安溪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