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惊艳!中国“最美小鸟”连续4年在泉州这里安家!
2025-04-18 15:46 泉州晚报

近日,百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如期飞抵石狮峡谷旅游路,这是“最美小鸟”连续第四年到访石狮。未来四个多月里,它们将在这里筑巢、产卵、育雏,为这片区域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百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如期飞抵石狮峡谷旅游路(杨思盾 摄)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石狮启动栗喉蜂虎五年保护规划,并在泉州地区首次对其栖息地进行保护性修复,为栗喉蜂虎新一季的筑巢、繁殖创造条件。本次栗喉蜂虎的到来与筑巢,初步验证了栖息地保护性修复工作的成功。


“最美小鸟”


挖掘多个洞穴迷惑天敌

实际只住其中一个


4月16日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来到石狮峡谷旅游路的栗喉蜂虎栖息地。临近时,水塘方向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抬眼望去,数十只栗喉蜂虎成群结队地鸣叫、飞翔,场面十分壮观。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它们蓝色的尾翼、绿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不过,刚刚经历长途跋涉的它们,体型还略显“消瘦”。


栗喉蜂虎常常成群一起筑巢(杨思盾 摄)


“截至昨日,今年到访的栗喉蜂虎有100多只,与往年数量相当。”连续观测数日的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杨思盾说,4月6日,他在石狮峡谷旅游路的土崖前观测到十几只栗喉蜂虎,作为“先头部队”,它们大多在附近盘旋、休憩,观察评估周边环境安全系数。杨思盾在土崖前较为空旷的区域插上枯枝,供鸟儿停歇观察、选址筑巢。4月13日,他看到枯枝后方的土崖区域已有鸟儿开始挖洞。4月14日,他发现栗喉蜂虎大部队到来,数量增至100多只。


记者注意到,土崖上分布着几十个小洞穴,新旧不一。“部分栗喉蜂虎已经开始挖洞,但这些洞穴不一定是它们真正的巢穴。”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介绍,栗喉蜂虎会挖掘多个洞穴用来迷惑天敌,但实际上只住其中一个。


石狮营巢地



位于后杆柄村峡谷旅游路

系东南沿海纬度最北繁殖地


栗喉蜂虎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素有中国“最美小鸟”之称,分布于南亚次大陆至中南半岛和东南亚诸岛,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西南部和东南沿海。


2022年5月初,泉州市观鸟学会首次在石狮市永宁镇后杆柄村峡谷旅游路监测到栗喉蜂虎繁殖。经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等相关单位确认,该地段的栗喉蜂虎营巢地是目前已知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纬度最北的繁殖地。


栗喉蜂虎已连续四年到石狮峡谷旅游路筑巢繁殖(陈起拓 摄)


经观测,栗喉蜂虎已连续四年到石狮峡谷旅游路筑巢繁殖。其中,2022年、2023年均监测到栗喉蜂虎出巢数量200余只,2024年监测到80余只,当时尚在繁殖阶段。“每年4月,栗喉蜂虎陆续来到石狮,在这里筑巢、产卵、育雏。”吴轲朝说,目前栗喉蜂虎大部队仍以补充能量为主,部分进入筑巢阶段。5月中旬,栗喉蜂虎筑巢完毕,进入求偶交配期,6月初,雌鸟留在洞中产卵、孵化,雄鸟外出觅食、投喂,7月中旬,幼鸟陆续出巢并在周边百米范围内活动,8、9月,它们将陆续离开泉州,返回东南亚越冬。


栗喉蜂虎为何年年来此“安家产子”呢?吴轲朝分析,栗喉蜂虎喜欢在位置较高、视野开阔的土崖、沙壁上面筑巢,以抵御蛇、鼠等天敌。石狮峡谷旅游路这道土崖的土质硬度、湿度适中,方便栗喉蜂虎掘洞为巢,其顶端和底部还生长着一些植被,可供其踩背、停歇。土崖前方的水塘可为其提供饮水、嬉戏的场所,周围茂密的植被中藏匿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


启动



拟五年打造15公顷保护区


为更好地保护栗喉蜂虎栖息地,2024年7月,石狮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前往厦门栗喉蜂虎保护区交流学习,并委托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石狮市栗喉蜂虎保护规划(2025—2029年)》(以下简称《规划》)。今年2月,石狮市正式启动栗喉蜂虎五年保护规划,计划在永宁镇后杆柄村为栗喉蜂虎打造约15公顷的规划保护区。


“栗喉蜂虎对栖息环境极为挑剔,它们不喜进入留有味道或被占据的旧巢穴,而是选择新址重筑巢穴。”吴轲朝介绍,栗喉蜂虎在繁殖中具有栖息地忠实性,若前一季繁殖成功,则隔年会倾向回原营巢繁殖。不过,经过此前连续三年的筑巢繁殖,石狮峡谷旅游路的这道土崖已经巢穴密布,几乎无地可筑新巢。


2月28日,在石狮市自然资源局、永宁镇政府的指导与委托下,泉州市观鸟学会首次开展栗喉蜂虎栖息地保护性修复工作。工作人员对崖壁上的一个个巢穴进行探测、消毒、清理、回填,同时清理了土崖基部的植被和周边杂乱的碎石,防止蛇、鼠等栗喉蜂虎的天敌藏匿其中,保留了部分利于栗喉蜂虎停歇、踩背的植物。


工作人员对土崖上的巢穴进行回填修复(受访者供图)


3月下旬,修复工程顺利完工,为栗喉蜂虎新一季筑巢、繁殖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监测数据显示,三年来该土崖共有1080多个栗喉蜂虎巢穴,其中四分之一是真巢穴。“按照每对栗喉蜂虎平均成活二到三只幼鸟,可以推测过去每年栗喉蜂虎的平均数量,也有助于后续更准确地监测栗喉蜂虎的数量。”吴轲朝表示。


“今年栗喉蜂虎到来并在原洞穴继续筑巢,可以初步验证栖息地修复成功。”吴轲朝说,通过对栗喉蜂虎种群营巢地分布、鸟类行为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监测,目前土崖五个区中的B区有洞穴28个,C区有31个洞穴,其中有栗喉蜂虎在原洞穴继续筑巢的22个。此外,等到育雏成功后,在不影响的情况下,他们将会考虑利用窥镜抽样查看巢穴情况。这些监测数据有利于进一步制定和调整、完善对栗喉蜂虎的保护规划。


栗喉蜂虎喜欢在土崖挖穴为巢(杨思盾 摄)

栗喉蜂虎到来并继续筑巢,为开展栗喉蜂虎栖息地保护规划提供可能。9月,等鸟群离去后,石狮市自然资源局及泉州市观鸟学会将继续开展相关修复工作。根据《规划》,2025—2029年,继续加强对栗喉蜂虎栖息地、繁殖区的修复、管理与保护。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