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厦门
标题图
舞剧《海的一半》在厦门上演 用舞蹈诠释嘉庚精神
2025-04-16 22:16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6日讯(记者 黄星榕)415日晚,舞剧《海的一半》在厦门嘉庚剧院上演。厦门站作为《海的一半》来福建巡演的第三站故事又回到了厦门集美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剧情由两条故事主线展开,一条是哥哥海庚所在的南洋实业建设线,一条是弟弟海贤所在的厦门教育兴国线。“海庚”的原型,就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

 image.png

大幕徐徐拉开,幕布上翻涌的海浪,映照出风雨飘摇年代的两半海——一半是南洋,橡胶业、航运业、报业、百货业,实业帝国勃然扩张;另一半是故土,小学、中学、大学,农林、水产、航海、商科,教育兴学气象万千。该剧聚焦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以嘉庚先生为代表的华侨群体在事业受挫时,仍坚守“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的信念,生动诠释了华侨群体在逆境中坚守大义、心系家国的崇高精神。

 

舞蹈编排上,《海的一半》既展现出闽南风情舞蹈的刚劲有力,又融入了现代舞蹈的流畅与多变。陈嘉庚在海外生活多年,深受中西文化影响,西装三件套、皮鞋、礼帽,手持手杖的群舞,塑造了一批民国时期的海外华侨群像。

 

当晚,约有来自14个国家的70多名留学生观演。“我看到海庚先生倾资助学的场景后,非常感动。我们菲律宾很多学校都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我所就读高中的侨中学校也是。”观看完《海的一半》后,菲律宾学生王洁莉颇为动容:“因为华侨大学有设立陈嘉庚奖学金,我才有了来中国学习的机会。我从刚来厦门时一点中文都不会,到现在可以用中文交流,都要感谢陈嘉庚先生创建了集美学村,又设立了奖学金,让更多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王洁莉说。


 image.png


“我们在创作时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会让人在他诞辰150周年的时候纪念他?他是为了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才做了这些事的吗?”《海的一半》出品方、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雪玲说。

 

带着这些问题创作出来的《海的一半》,有了更多的情感锚点,将观众的心揪住,随着剧情的走势起伏。

 

“创作时,我们把角色‘神性’的部分去掉,留下了‘人性’抉择的过程。”李雪玲告诉记者。因此,可以看到在舞剧中出现了不少两难困境: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实业帝国危机四伏,巨额办学费用难以为继。倾资以保全故土兴学事业不中断,还是集中资源维护南洋实业生存?一边是下南洋众兄弟“同生死,共富贵”的誓言,一边是发达后“毕生所获财利全部用于兴学救国”的大愿,情与义如何两全?

 

剧中人,犹豫、挣扎、万分纠结。剧外人,在看完《海的一半》后,漫步在厦门大学和繁盛的集美学村,才恍然发觉,剧中埋藏的伏笔,在现实里早有了答案。海庚先生近乎偏执的坚持,与当年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决定,跨越百年的悠悠岁月后,更显意义深远。

 

《海的一半》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交流部指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凤凰都市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品,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出品。作品是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并获得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