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资讯
标题图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智慧农业三维可视化平台”获国家级三等奖
2025-04-10 09:28 海峡教育报

2025年3月,“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国赛总决赛名单正式揭晓。来自50余个国家、1200多所高校与企业的近万个项目同台竞技,涵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数字农业等多个前沿领域。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参赛项目《慧农映像——智慧农业三维可视化平台》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级三等奖。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对农业环境数据的精准收集、可视化呈现与智能分析,助力农田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依托精准的数据分析系统,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土壤缺水、缺肥状况,指导水肥精准灌溉,有效降低灌溉成本,实现水肥资源的科学配置。同时,系统支持自动化与远程化操作,取代传统人工现场管理,大幅节约人力成本,优化农业生产效率。


“惠农、帮农民解决实际痛点,是我们项目最重要的使命。”项目指导老师、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陈谦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朋友无需掌握过多专业知识,就能轻松操作系统,实时掌握农田现场情况及变化,真正做到让科技赋能农业,让智慧农业走进田间地头。


image.png

平台可实时显示环境数据,并支持现场设备远程操控。


据介绍,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陈谦民教授带领技术研发团队成员唐崇泽、冯翔、张智博,深入泉州市各大农业基地,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团队实地参观了多处大棚与农田,走访了多家农业科技企业,进行了多轮深度交流。项目研发过程中,团队采集了部分基地的真实环境数据,存入数据库,用于平台的应用开发与功能测试,为系统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调研结果显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陈教授介绍说,目前市面上多数农业管理平台仍以二维可视化监测为主,数据呈现方式单一,管理人员难以及时、直观地掌握各场景的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另外,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不同管理场景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互通与共享,整体管理的协同与联动能力较弱。“现有平台多采用二维面板式数据展示,数据与实际应用场景脱节,交互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导致管理效率和辅助决策水平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陈谦民教授团队自主研发了《慧农映像——智慧农业三维可视化平台》。平台通过三维可视化与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了数据与管理场景的深度融合与互动,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中的信息孤岛,大幅提升了农业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image.png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唐崇泽、冯翔、张智博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与数据采集工作。


“在同一个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实时查看数据和环境状态,系统还能根据监测结果智能提出科学建议。”项目指导老师陈谦民教授介绍道,“比如,当系统检测到日照量不足时,会自动建议开启大棚遮阳设施。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平台远程操控现场设备,实现农业管理的智能化与便捷化。”


据了解,项目获奖极大鼓舞了研发团队的士气。下一步,指导老师将继续带领学生们对平台技术进行改造与升级,进一步优化功能体验。同时,团队也将积极与现代农业项目对接,推动平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落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