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定为首要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扩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各地纷纷将文旅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原因很简单——文旅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直接刺激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当然还能创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为例,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总花费575.49亿元。
作为文旅市场中的重要一环,茶文旅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艺表演等形式的旅游产品深受喜爱,市场规模从2018年约5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
从“卖茶叶”到“卖体验”
浙江安吉的茶庄园里,游客们戴着竹编斗笠穿梭于梯田式茶园,亲手将清明前的嫩芽采入竹篓,随后在炒茶师傅指导下体验青锅、摊晾、辉锅等传统工序。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全国20余个产茶大省频繁上演。
中国茶产业正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加工,向“茶文化+旅游+体验”的复合型产业深度转型,并重塑茶产业的价值链条。
武夷山星村镇岩茶核心产区发展茶文旅项目,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经济效益:2023年当地茶旅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较五年前增长300%,其中体验式消费(制茶体验、茶席定制、茶山徒步等)占比达45%。
云南普洱市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当地推出的“古茶林探秘之旅”吸引了大量高端游客,带动古树茶均价上涨60%,更催生了茶主题民宿、茶文化研学、茶器手作等新业态。
茶文旅融合也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全新路径。在安徽黄山,“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通过沉浸式展陈徽派制茶技艺、茶道历史,使“谢裕大”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品牌实力指数排行前十。
浙江松阳县曾经是“空心村”聚集地,通过改造老茶厂为文创空间、建设茶香主题民宿群,吸引30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催生了 87个茶主题创客空间。2023 年,松阳茶文旅综合产值达45亿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根据农业农村部调研显示,茶文旅使产茶区农民收入增速比单纯种茶地区高 23 个百分点。
开启多元魅力新征程
当前,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使得茶文旅市场蓬勃发展。各地围绕着“品茶韵、览茶景、悟茶文”,构建起全方位、沉浸式的特色旅游体验。展望未来,笔者以为茶文旅将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一是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茶旅IP。未来,各地会深入挖掘茶文化资源,以独特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为基石,打造个性化的茶旅 IP。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古茶山地区以千年古茶树群落、布朗族独特的种茶制茶习俗为特色,推出的“探秘千年古茶源,体验布朗茶文化”主题旅游线路。
二是科技赋能升级,创新旅游体验方式。现代科技将全方位融入茶文旅产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偏好、出行习惯等信息,旅游企业可以实现精准营销,为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茶旅产品。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只需扫码,就能获取详细的茶园历史、茶叶知识以及景点介绍。
三是践行绿色理念,构建生态茶旅模式。茶旅项目将加大对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广有机种植,打造更多低碳环保的旅游设施。如许多茶旅景区推出以骑行的方式游览茶园,组织游客参与茶园除草、施肥等农事体验活动。
四是拓展跨界融合,丰富茶旅产品供给。茶文旅产业将积极与多领域跨界融合,如与体育产业结合,举办茶山马拉松、茶园瑜伽等活动;与教育产业合作,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与康养产业联动,打造茶主题康养民宿,提供茶浴、茶疗、品茶冥想等康养服务。
未来茶文旅将为游客带来更加精彩、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茶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来源:本刊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