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传 | 重视流脑、麻疹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落实疫苗查漏补种
2025-04-08 19:54
东侨新视界

春光融融,万物复苏,同时各种有害病菌也加快繁殖,加上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呼吸道传染病,落实预防接种,共同守护身体健康。0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7岁儿童病死率较高。流脑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斑)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残留有听觉损伤、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由于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容易混淆和漏诊,耽误治疗。接种含脑膜炎球菌成分疫苗是当前预防流脑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于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C)于3岁、6岁各接种一剂。02 麻疹
麻疹,全球传染性最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麻疹患者是麻疹的传染源,在疾病的潜伏末期到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所有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或未感染过麻疹病毒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后发病。尤其是孕妇、营养不良的儿童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图源:腾讯医典
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我国规定,所有儿童应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接种的小于18周岁人群,应尽早进行补种。03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属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每年3至7月份、10月至次年1月份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时间。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具有嗜腺体和嗜神经的特点,也可侵犯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急性胰腺炎、甲状腺炎、肾炎、关节炎等并发症,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听力减退。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常规接种推荐完成2剂次麻腮风疫苗接种。04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典型的百日咳病例,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婴儿病例感染后多无典型痉挛性咳嗽,易出现发绀、气促、呼吸暂停,甚至窒息,目前我国使用的免疫规划疫苗中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适龄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尽早、全程接种。(2025年最新免疫程序为:2 月龄、4 月龄、6 月龄,18 月龄和6周岁时各接种1剂次。)面对传染性疾病,要积极使用特异性疫苗进行预防。未按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8周岁以下人群,请及时前往接种单位补种漏种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加强锻炼、健康作息、合理膳食,增强免疫力,以加固健康防线,抵御疾病侵袭。如果出现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3.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信息来源:蕉城疾控
编排:苏晓洁
一审:吴夏冰 二审:阮琳钧 三审:谢晨艳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