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三明
标题图
这个周末,一批省内高校学子齐聚三明!
2025-03-31 07:41 三明日报






季春的三明,春雨绵绵润万物。

源源不断的人才,如同雨露般

滋润着三明这片红色热土,

支撑着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各项事业向新而行。


海纳百川,引才聚智。3月29日至30日,三明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团市委联合举办2025年民营企业开放日暨“高校毕业生三明行”活动,全市6个县(市、区)同步开展,200余名省内高校学子直接深入22家民营企业实地考察,人才与企业双向对接。




“请问公司研发岗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专业研究生汪明畅,向三立福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提问。


氟新材料是三元区主导产业之一,三立福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是这个产业中闪耀的新星。


走进三立福全新的厂区,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办公区域、食堂和中控室,了解企业研发业务范围。研二在读的汪明畅,自我定位和就业方向十分明确:“我希望工作岗位和我的研究方向契合。同时,这份工作是否能让我学习成长、提升技能,都是我关注的。”


这次走进企业,让他收获颇丰。他记得,本科毕业求职时,主要通过网络投递简历和线上面试,互相之间的了解仅停留于表面。而这次的实地参访,让他掌握了企业的一手资料,对他求职的选择很有帮助。


在三明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同学们在车间里观察生产过程,在展厅里了解企业文化。这家发展成熟的老牌企业在新材料赛道中比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福师大高分子材料系学生张明超感叹“百闻不如一见”,三明在新兴产业上的探索、创新和发展令他刮目相看。虽然今年才大三,但他习惯于将计划“提早一步”,因此他主动报名参加这次活动,想亲眼看看此前在学校就业交流会中听到的企业和人才政策。






而让该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徐晓筱惊喜的是,企业车间犹如放大版的学校实验室,她期待毕业后能来这里施展才华。


“从前只是呆在实验室,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经过这次实地走访,脑海中的思路和规划更清晰了,我想,三明会是一个非常适合就业和发展的地方。”徐晓筱说。



勇于创新,让三明走出了发展新路,

而守护生态,也让三明掘出了

青山绿水中的真金白银。


明一国际生态高新科技园打造天籁牧场,建设万亩奶牛规模化养殖基地,良好的生态孕育了品质极佳的明一鲜奶;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年可提供3500万亩以上粮食用种,兜起了国家乃至世界粮食安全。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21级本科生廖原坦言,毕业后,想要到建宁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在明溪县的福建海西联合药业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黄尹真详细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对产品的研发、生产,他都一一询问,他想为未来择业做好准备。


“在就业的宝贵窗口期,让学生和企业之间有了这样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选择更明晰”。厦门理工学院材料学院团委负责人王阳发出感慨。


两天的时间,除了看,还有谈。师生与企业业主、当地人才部门工作人员座谈交流,搭建起供需“连心桥”——这不仅是一场生动的现场课堂教学,更是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三明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副经理徐志恩认为,活动提高了毕业生和企业的匹配度,实地考察能让学生更加慎重地选择,也能节省企业的用人成本。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教师吴伯文将此行看作深化产教融合的契机,可为将来校、政、企合作提供参考,让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


“走进大企业的机会,往往是学生仅凭个人能力难以获得的,学生一定不虚此行”。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朱孟琪说,“以往,学生只是通过宣传手册了解企业,他们难免心里虚,难以下决定。”而通过这次机会,学生能和用人单位当面交谈、商量,帮助双方都少走弯路。


人才工作全过程,

三明特色尽体验。


活动期间,学子们还参与特色文化活动,走进三钢1958工业记忆馆、永安贡川古镇、明溪肖家山、清流林畲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尤溪朱子文化园等地,感受三明红色文化底蕴,在“青城合伙人”街演活动感受体味这座城市的青春与活力,在非遗手工漆扇制作和青年茶文化体验中系紧情感纽带。




据统计,本次活动中,55名应届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连续三年开展的民营企业开放日暨“高校毕业生三明行”活动,在包容友好的美丽三明与青年学子之间建起了长久而坚固的情谊之桥。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