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三明
标题图
三明一群“80后”女村党支部书记扎根乡村,带领群众叩开乡村振兴的“幸福门”
2025-03-22 11:47 三明日报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近年来,沙县区坚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出台人才回引九条硬举措,做好“选、育、管、用”全链条文章,全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其中,有一群“80后”女村党支部书记,她们扎根农村,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她们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扛起村子发展的重任,靠双手和实干蹚出一条幸福之路。


带领大家致富 是最想做的事


3月4日,我们顺着蜿蜒十八弯的山路驱车近50分钟来到岩坑麟山脉半山坡,只见黄土坡上的一株株油茶树肆意生长,穿着工作服、解放鞋的张丽华正在观察预备套种在油茶树下的牛奶根苗的生长情况。


张丽华查看牛奶根苗长势情况。


“这6万株牛奶根还处于育苗期,每天都得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在这片种植王国里,张丽华经常独自一人潜心“修炼”。“早上9点到下午4点,一待就是一天,中午就用自己带的开水泡面对付一下。”张丽华笑着说。


2021年10月,张丽华当选沙县区安坪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安坪村地处偏远,这些年一直存在无特色产业、山场效益低等问题,走马上任后,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带领村民致富。


2023年,国有林场采伐300亩林地,将林地归还村里的同时,还有一笔29万元的林地使用费。这时摆在张丽华面前有几个选择,可以将这片林地进行招投标,或者与林场进行“四共一体”合作,每个选择,她都能很轻松。


“但我觉得是个机遇,不能因为追求稳妥而放弃。”凭借着这腔热血,她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油茶林增加村集体收入。


方向定了,说干就干。“当时也不懂怎么办合作社,于是在网上买了专业书,一有时间就看,那段时间线上平台推荐的都是相关视频。”张丽华回忆,为了解决合作社资金问题,她想到通过派发股份,团结村民的力量,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她挨家挨户宣传。在大家的努力下,合作社股份被村民第一时间认购。


资金问题解决了,但问题仍然接踵而至。尽管自己是林学专业毕业,但种植油茶,张丽华仍是个“门外汉”。“只要有相关培训,我第一个报名参加。”张丽华笑着说,隔三差五她就去虬江街道林业站请教,并与市农科院、三明国家农业科技园保持密切联系,多问多学,总能找到解决方法。


经过近2年的耕耘,如今一株株油茶树已快齐腰,看着这片全村的希望,张丽华信心满满。“明年牛奶根预计产值10多万元,油茶果也可少量采收,预计5万元,以后都会逐年递增,村里就有钱啦!”


村里老人生活好 是最幸福的事


“喷射灭火剂时,要根据火势的大小和方向,调整角度和位置。”“煮东西时不要随意离开厨房,做到人走火灭……”2月28日,茶丰峡村乐龄学堂春季开学第一堂课,村党支部书记万黛林正在给100多位老人上消防安全课,大家互动提问、使用灭火器,现场氛围热烈。


“自从2018年办乐龄学堂以来,我几乎每节课都参加,最喜欢上舞蹈课和音乐课。大家一起玩,很开心。”83岁的魏银娇笑意盈盈地说。


看着老人们的笑脸,万黛灵成就感满满。作为土生土长的茶丰峡村人,这些老人都是她的长辈,彼此非常熟络。2018年6月,她进入村委会从事出纳工作。经过三年历练,她成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茶丰峡乐龄学堂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村60%的人口外出,剩下40%常住人口有一半的老年人,养老问题特别突出。”万黛灵深知,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是她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2021年,茶丰峡村借助宅改试点契机,投入45万元将邓氏宗祠打造成长者食堂,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个人掏一点”方式,老人们每餐花3元就可以在家门口吃上放心饭。


除此之外,如何管好村里老人们的健康,也是万黛灵一直思考的问题。“村里一直没有卫生所,看个病要么到隔壁村,要么去三公里外的琅口,老人有点不舒服都宁愿拖着。”万黛灵回忆。


茶丰峡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


2023年,茶丰峡村依托孝道康养中心开设村级卫生所,在各级的支持下,委培了一位“00后”村医,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万元,采购了按摩椅、血糖仪等保健设备,免费为村民提供量血压、测血糖以及按摩等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医”靠。近年来,卫生所组织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村民800余人次。


发展好特色产业 是最该做的事


3月5日,走进位于柱源村的福建省圣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种植基地,贝贝南瓜、五彩小番茄、水果黄瓜长势喜人,负责人蔡荣添正忙碌地穿梭其间,查看种苗的生长情况。看柱源村党支部书记胡素平来了,他立刻迎上来:“走,带你去看看五彩小番茄。”


蔡荣添告诉记者,多亏了胡素平的及时协调,解决了灌溉水和用工问题,得以按时把苗种下。而这些新种下的五彩小番茄和水果黄瓜,也是胡素平和他一起从三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引进的新品种。


胡素平(左)到圣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大棚基地种植情况。


胡素平是土生土长的柱源村人,2002年就被聘用到村里从事文书工作。“柱源村土地集中连片,又毗邻市农科院和三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很适合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胡素平说。


在202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胡素平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大刀阔斧地干,持续加强与市农科院、三明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沟通联系,并且紧盯农业大户、入驻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主动靠前服务,以真招实招为企业解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柱源村创新1个园区牵头、1个村集体入股、6个经营主体支撑、N户农户参与的“1+1+6+N”经营模式,投入103万元提升园区内大棚、展厅等产业设施条件,引进了新奇玫瑰园、圣洁花卉、金阳光草莓等企业发展花卉、果蔬种植产业。2024年,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55万元,人均年收入2.1万元。


除了现代特色农业,胡素平对村里有着更加长远规划。“我们正加快推进休闲木屋、生态农庄等项目,整合现有的花卉基地和果蔬采摘园,打造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验园。”胡素平说。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