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珠饰”皆宜:厦门珠绣,每一针都是时尚的年轮
2025-03-21 17:54 闽声文化


轻捻针线,手指翻飞间,一颗颗米粒大小的珠子似镶嵌一般,跃然于绒布之上……

厦门珠绣,这一流传百年的指尖艺术,承载着闽南匠人的智慧与海洋文化的韵味。


璃珠“织”锦绣


厦门珠绣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一些海外华侨返乡时带回玻璃珠(直径不足2毫米)点缀的绣花拖鞋,启发了厦门民间艺人。

起初,他们尝试在鞋面上用玻璃珠绣出各种花鸟图案,因受顾客青睐,厦门珠绣开始流行,并成为了厦门最具特色的地方工艺品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厦门网


这是一种采用玻璃珠与电光胶片为材料的刺绣工艺品,运用珠与片来设计图案及色彩,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独特。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图案大多取材于传统民间吉祥题材,如龙飞凤舞、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牡丹引凤、荷花鸳鸯、孔雀开屏等等。


图片

来源:厦门文旅微信公众号


珠绣的制作过程繁复而精细,包括选材、设计、配色、绣制等多个环节。手工艺人们需要根据设计图稿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通过多种针法将珠子缝制在丝绒或米格布上,每一步都需精雕细琢。

珠绣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珠绣的“环球之旅”


随着厦门珠绣拖鞋的流行,厦门大同路一带便云集了许多制作工坊。


图片


图片


图片

厦门文旅微信公众号


以“活源皮行”为代表的作坊,从海外进口丝绒、玻璃珠等材料,并雇请一些民间手艺人制作各式珠绣拖鞋。除内销之外,还出口至东南亚一带,深受欢迎。


图片

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


上世纪50年代,厦门将民间手艺人集中起来,组建了厦门珠绣拖鞋厂,专门生产珠绣挂图、珠绣包和珠绣拖鞋。其中,生产珠绣拖鞋的拖鞋厂,经过手艺人们不断改革、创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臻于鼎盛,产品销往亚、欧、美。


非遗焕新生


提到厦门珠绣,厦门珠绣非遗传承人谢丽瑜始终是绕不开的人物

十几岁时,谢丽瑜进入厦门珠绣拖鞋厂当学徒,后参加高考进入工艺美校水彩画专业。毕业后,回到厂里从事设计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厦门珠绣一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为了传承技艺,2008年,谢丽瑜与当年的同事杨淑媛、王玉琼和林玉黎再度投身珠绣的复兴。


01.webp.jpg

来源:厦门网


2021年,厦门珠绣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她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如今,珠绣也积极拥抱时尚潮流,成为服饰、包袋、挂图上一抹亮色,“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谢丽瑜的话来说,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珠绣都可说是厦门响当当的“城市名片”。


1da67d59f97fe537f2426b6b9894ea16_1565408853365.jpg

来源:台海网


目前,谢丽瑜团队在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等多所高校开设了珠绣工作室,让这项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素材来源:厦门网、台海网、厦门文旅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