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21日讯 (张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平和县霞寨镇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以解难题、谋良策、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架起干群同心桥,用脚步丈量出镇情、民情,形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生态破圈、产业转型、百姓增收蓄足动能。
群众随访笔记何以成为干部成长的重要工具箱?让未知变预知,使基层的每一个金点子,都有可能转变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金钥匙。
群众有呼声,干部有回应
新增有意愿退果还林的农户有多少、果木赎买资金拨付进度到哪了、低保动态调整情况如何••••••翻开彭林村工作队长周建平的“民情账本,”里面记录着走访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诉求事项、反馈解决办法等内容。近来,退果还耕、退果还林是霞寨镇干部随访笔记中的高频词,党政主要领导、镇村干部、工作专班凝聚合力,锻造出干事创业的钢筋铁骨,多方赋能探路种植业绿色发展。
2025年以来,霞寨镇累计发放群众工作随访笔记70多本,截至目前收集群众、企业各类诉求580多条。霞寨镇党委副书记林文平介绍,开展退果还林,工作方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群众反映意见和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努力实现果园“存量”转变为有效增量。
赶上时光列车,田地也能有大作为
清新宁静的环境、干净整洁的道路、鸟语花香的氛围,在霞寨镇西安村稻蛙菜立体循环种养基地,孩子嘻闹奔跑、众人悠闲聊天,优良的生态感染力令人陶醉。这得益于退果还耕带动乡村发生可喜变化,昔日的果园已经成为一幅农文旅融合的美好现实图景。
思路一换天地宽,霞寨镇镇长庄坤明正深入田间与基地负责人朱振伟探讨了解项目建设进展和未来规划。朱振伟当面算起了一笔“生态收益账,”与传统蜜柚种植相比,在生态受益的基础上,稻蛙菜种养模式更是提升了不少收益。每亩水田年产优质稻米270公斤,亩均收益2200元;虎纹蛙养殖亩产超2000斤;反季节蔬菜种植每亩可增加近0.8万元收益。
头雁领航留住绿水青山,美景如织引来八方游客。周边群众纷纷表示,现在的家乡环境变美、生态转好,漫步于花山溪沿岸,能够闻到阵阵花香,感觉像是搬了个新家。
克服“孤岛”效应,政企协同成效佳
企业提出需求,政府落实服务。如何让这场“双向奔赴”更加紧密、迈步前行?走进福建中京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厂房拔地而起、生产车间忙碌运转、商品产售顺畅进行、二期项目指日可待••••••这一盛景是政企协同的美好成果。霞寨镇将更多的会议从会议室搬到项目上,聚焦重点、直面问题,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奔波于部门和企业之间,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等难题,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福建中京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涵盖宠物食品、豌豆粉、肉制品等多个领域。公司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占地28亩,总投资8000万元,已于2024年8月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宠物食品和豌豆粉,日产能高达10多吨。二期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32亩,规划建设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引进6条宠物干粮和休闲食品生产线。
党员干部沉下去,随访笔记集民意。霞寨镇党委书记林永金说,“四下基层”焕发出干部担当作为的激情,大家坚持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干,人人都努力成为多面手,使绿色发展成色更足,有力厚培乡村发展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