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19日讯(记者 林泽贵)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印发的《厦门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办法》(厦府规﹝2025﹞2号),积极推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迈向新台阶。
自2006年起,厦门已构建起市、区、镇(街道)、村(社区)、退休人员小组五级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企业职工、城乡居民、被征地人员及省部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全覆盖,目前服务退休人员达51.3万名。
新《办法》共五章29条,有效期五年,在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在管理服务范围上,将央属、省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领取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纳入其中;新增“数据管理部门”作为协同部门,助力资格认证工作。明确市、区退服机构在文体健康活动中的职责,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规范镇(街道)工作任务,明确村(社区)协助内容。
待遇资格认证方式调整为“以信息比对和自助认证为主、社会化服务兜底的递延认证模式”。根据人社部规定,退休人员每12个月至少认证一次,超期将暂停待遇,认证期满前2个月会收到提醒短信。目前,大数据比对认证占比74.5%,退休人员还可通过微信自助认证,高龄及行动不便者则由社区协助,境外人员凭当地材料办理。
此外,退休人员可享受多项服务。慰问方面,春节、重阳节每人每节发150元,困难人员精准慰问,住院每次200元(每年不超两次),去世家属发500元。档案查阅可现场或网上办理,结果免费邮寄。文体健康活动丰富,每年超500场,可社区或线上报名。
厦门市人社局表示,将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回应关切,不断增强退休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推动社会化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