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漳州
标题图
人居环境焕新颜 乡村振兴展画卷
2025-03-17 17:55 ​福建日报-新福建

福建日报-新福建3月17日讯(通讯员 林惠卿 林毓婕 文/图)初春时节,走进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一幅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整洁宽敞的道路蜿蜒向前,绿意盎然的小花园点缀其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是赤岭畲族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真实写照。

而在几年前,赤岭畲族乡的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们对村里的人居环境抱怨声不断。赤岭畲族乡的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逆袭“密码”呢?

WechatIMG1565.jpg

WechatIMG1566.jpg

党建引领:“党建红”与“环境美”有机融合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赤岭乡前园村的村道上,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忙碌地清理路边杂草和垃圾。“我们每个月都会开展‘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日’活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大家干劲十足。”赤岭畲族乡党委书记刘秋玲介绍道。

近年来,赤岭畲族乡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党委推动、支部行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的工作模式。通过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区域,将环境整治任务细化到每一块田埂、每一处角落。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整治队伍中来。

为了激发群众积极性,赤岭畲族乡还创新推出“以奖代补”机制,每年投入120万元用于奖励表现突出的村庄和个人。此外,每月18日被定为固定的“全乡人居环境整治日”,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自觉拿起扫帚、铲子等工具,共同维护家园清洁。

“以前觉得环境卫生是政府的事,现在大家都明白了这是自己的事,村里的变化也让我们更有归属感了。”村民蓝大爷感慨地说。

WechatIMG1568.jpg

靶向治理:“颜值”与“内涵”形神兼备

在赤岭畲族乡,环境整治不仅仅是一场“面子工程”,更是一次“里子革命”。

沿着赤岭乡主干道一路前行,曾经杂乱无章的鸡舍、废弃杂物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规范有序的垃圾分类点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墙。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赤岭畲族乡针对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实施的一系列精准治理措施。

—— 垃圾处理更科学

“以前村里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垃圾随意堆放,一到夏天就散发出刺鼻气味。”谈及过去的情况,不少村民记忆犹新。如今,通过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全乡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赤岭乡坚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立足赤岭实际,实施细化标准。制定《赤岭畲族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手册》,区别划分房前屋后、厕所管理、河塘沟渠、畜禽圈养四个重点整治区域,逐一细化标准,以图片对比等简单易懂形式,让基层群众能准确掌握环境整治“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样”。同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乡10个村(社区)统一开展“全村陈年垃圾清理行动”,重点清理村庄内外、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行动开展以来,共清理陈年垃圾28吨,清除农业生产废弃物3.15吨。

—— 基础设施再升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赤岭畲族乡加大项目投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美”到“品质美”。一是镇区品质提档升级。通过申报政府地方债券等,实施总投资近4000万元的镇区道路改造提升和镇区连接石椅种玉堂民族街区提升工程,实现当年开竣工。二是打造人居环境“新样本”。每村各选树一个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样板自然村,做到以点带面、整村推进,已累计投入1000万元实施镇区人居环境改造、农贸市场迁建以及土塔、杨美、前园、石椅等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扮靓项目,以点带面,推动“一处美”到“处处美”。

WechatIMG1567 1.jpg

WechatIMG1569.jpg

健全机制:“一时美”到“长久美”华丽转身

近年来,漳浦县赤岭乡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以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动乡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通过构建宣传体系、强化督查整改等措施,赤岭乡不仅实现了环境整治的长效化,还带动了文明乡风的形成。

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赤岭乡构建立体宣传体系,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线下”,依托“四下基层、三进三访”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发动学校与家庭联动,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深入群众普及环保理念;“线上”,借助微信公众号、小微权力监督群、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信息。这一全方位的宣传方式,逐步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畲乡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此外,赤岭乡秉持“以督查促落实、以整改促提升”的理念,着力解决环境整治中的顽固问题。每月的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反馈会后,乡政府及时梳理问题清单,采取“回头看”和“随手拍”等多种方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导,确保整改到位。通过这些举措,赤岭乡成功实现了由“短期清脏”向“长效管护”的转变,避免了环境问题的反复出现。

与此同时,赤岭乡注重建管并行,力求实现长治长清。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分工,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此外,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赤岭乡进一步推动民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已成为赤岭乡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映射出当地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风貌。

“下阶段,赤岭畲族乡将坚持示范引领带动,重点打造以县道 X531主干道为中轴线,赤岭镇区、石椅村‘种玉堂’、雨霁顶‘三官大帝庙’为核心区的‘一线三中心’人居环境重点扮靓样板,推动实施旧农贸市场、顶西蓝理叔父家宅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古兵寨演武场建设及水环境整治工程等一批人居环境重点扮靓项目,多点开花、全面提质,用不断提升的‘颜值’,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赤岭。”提及赤岭畲族乡的前景,赤岭畲族乡党委书记刘秋玲信心满满。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