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聚焦产品质量安全。茶叶,作为大众生活中一项重要消费品,其质量关乎消费者健康。那么,从茶园到茶杯,谁在守护我们的“真”茶味?
茶园:茶叶的起点,安全的源头
茶叶的质量安全始于茶园,安全源头也在于此。然而,茶叶种植环节的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一些小散农户的种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 质量安全监管带来挑战。
谁在守护?
政府政策引导:各地产茶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茶叶标准化种植与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如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福建省推行“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实现茶叶从种植到流通的全过程可追溯。
茶农的责任:越来越多的茶农开始采用生态种植方式,确保茶叶的天然与纯净。
生产:从鲜叶到成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茶叶的生产环节是决定其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要杜绝那些翻新染色、香精增香、以次充好等乱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谁在守护?
企业的自律与担当:以中茶公司为代表的“央字号”茶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例如,今年3月13日,中国茶叶(福建区域)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在福州举办,将最新的产业标准和技术同步给供应商和茶农,从源头把控茶叶质量。
行业协会的推动:行业协会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组织积极开展质量安全培训和标准宣传活动,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流通:从茶园到市场,安全的最后一道关
茶叶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复杂的流通环节。要克服储存不当、包装不合格、运输污染等问题。
谁在守护?
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抽检:管部门通过严格生产许可、强化日常监管、加强抽检监测、严查违法行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督促企业建立茶叶生产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确保从采摘、加工、包装到出厂的各环节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电商平台的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时,必须在容器或外包装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电商平台的商品质量监管主要通过建立一系列审核和管理制度来确保商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图源:新华社(杨顺丕摄)
消费者:最后的守护者
作为茶叶的最终使用者,消费者也是守护“真”茶味的重要一环。学会辨别茶叶的真伪与优劣,是每一位爱茶人的必修课。
如何守护?
学会辨别:通过观察茶毫、揉搓干茶、闻香品味等方法,识别以次充好等问题茶叶。茶叶包装上的防伪溯源标签是消费者验证茶叶真伪的重要途径。
理性消费:不盲目追求“天价茶”或“养生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在“3•15”这天,让我们共筑茶叶安全防线,守护每杯茶的纯真滋味。政企协会与消费者携手并进,让茶叶以更优品质,香飘各地,惠及民生。一杯好茶,味蕾之悦,亦是健康与信任的温馨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