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
——王叔承《雨后杂兴三首》
松溪县是福建省重要的竹产区之一。据明嘉靖《松溪县志》记载,当地竹类有:猫(毛)竹、江南竹、佛面竹、方竹、苦竹、紫竹、根竹、车竿竹、石竹、雷竹、糍竹、观音竹、斑竹、黄竹、箭竹共15种,而用于竹艺制作的主要是毛竹。丰富的毛竹资源造就了松溪竹篾制作技艺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其成品有各类花形的篾席、竹椅、竹篮、竹筐、竹篓、畚箕、竹菜罩、竹垫、捞勺、斗笠等上百种。
竹篾制作取料于当地柔韧性好的毛竹,劈成的篾丝细如发,篾片薄如纸,可以编成各种各样的造型。从材料的选择到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的编制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准确,竹子搜集时间不当,容易造成竹子生虫或者发霉,竹龄选择决定了竹子的柔韧性,极其考验竹编制作者的水平,每个环节都需要高超的技巧和长年累月的经验。
竹篾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估料、加工竹丝篾片、编织、装配等工序,仅竹丝篾片加工就有剖青、锯竹、卷竹、剖竹、开间、劈篾、劈丝、抽篾、刮丝、刮篾等众多步骤。其编制技法更有平编、斜纹编、米字型编、三角孔编、四角孔编、六角孔编、轮口编、绞编、穿丝等几十种。不同形体、不同用途的竹编产品,其制作工艺差异很大,有的工艺简单,一人一天可编几件;有的相当复杂,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编成。
松溪传统竹篾制作技艺、斗笠竹编工艺分别于2019年、2010年被列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松溪县致力于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不仅保留了乡村的传统韵味,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