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莆田
标题图
莆田:当金融邂逅民俗文化,擦出宣教“新火花”
2025-03-13 19:51 福建日报客户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3月13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董莉莉 陈玉超)爬刀梯、打铁花、抢豆丸……莆田元宵民俗活动闻名全国,持续一整个月的民俗盛会,吸引了大量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赏。开春以来,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将莆田元宵民俗展演现场变身“金融课堂”,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宣传国债利国惠民理念,提升国债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城厢区泗华村溪安祖社都有抢豆丸的元宵习俗,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当天活动现场,被誉为“瑞龙”的莆田豆丸,在村民们的围追堵截中倾盘而出,人们争相抢夺,热闹非凡。“国债,说白了就是国家打的借条!”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国库科工作人员身披绶带穿梭在人群中,用莆仙方言详细讲解国债知识。现场还设置互动有奖问答环节,每当有人答对问题,工作人员便会送上一份精美的非遗手作纪念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而温馨。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荔城区黄石镇下江头村举行坐刀轿打铁球闹元宵活动,吸引了众多居和游客前来观看。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国库科工作人员在民俗表演间隙,向大家发放国债宣传资料,耐心地讲解国债的安全性、收益性以及购买方式等重要信息,并用铁球淬火成金的典故比喻国债“淬炼成金、保值增值”的特性,引得围观群众频频点头。“我几乎每年都会购买储蓄国债,主要是看中其安全性,也符合自己较低的风险偏好。”当地村民陈先生说。

“将非遗民俗表演场景转化为宣传载体的创新做法十分接地气,让金融知识‘活’了起来。”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国库科负责人表示,通过“文化搭台+金融唱戏”模式,开辟金融知识普及的新路径,让群众在参加民俗活动时接触金融理财知识,帮助村民守好“钱袋子”。今后,该行还将在莆仙戏展演等更多非遗场景中嵌入金融宣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惠金融品牌。

3月10日,2025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开始发行,这是今年发行的首批储蓄国债。在存款不断降息的当下,与同期限存款相比,储蓄国债利率优势进一步凸显,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当天,莆田首期国债销量位居全省前列,同比增长44.5%,环比增长137%。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