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三明
标题图
守护一城古树,留住百年乡愁!永安这些绿色“活化石”你见过吗?
2025-03-13 08:39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古树名木

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

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


永安历史悠久,古树名木作为城市的自然文脉和历史路标,散落在永安城乡的各个角落。永安古树资源丰富,现有古树名木14科22属29种,总株数为1024株,通过保护古树名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林。


一棵大榕树成为永安地标


image.png

在永安市燕江中路、国民路、新西路的交叉路口,有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榕树。


古树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古树保护是城市文脉传承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在永安市燕江中路、新西路的交叉路口,有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榕树,极为亮眼。这棵榕树树龄达133年,高10余米,胸围径达5.1米,粗壮枝干伸向四面八方,浓密绿叶遮天蔽日。


榕树具有四季常青、冠幅广展等特点,遮阴效果好。榕树气生根多而下垂,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


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环境、留住乡愁。据《永安文史资料》记载:分司前大榕树(在今榕树商场前面路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在国民党警察局内的空坪中,永安解放后,建燕江中路时,把原县政府和警察局的房屋拆除改为道路,将该榕树围坛保护起来。


这棵百年大榕树的周边商业繁华,高楼鳞次栉比。在繁华的商业街区上,大榕树在城市建设中经风历雨,成为永安城区独特的文化地标。


永安市民周佐彬是一名转业军人,于1949年出生。他爱好摄影,是省摄影协会会员。1968年,周佐彬来到永安,从此,在永安扎根。


“1968年,永安城里还没有邮电大楼,我和战友们进城,都约定在这棵大榕树会合。”周佐彬回忆,当年,这棵大榕树高约6米,榕树的周边有不少店铺,店主们提供染布、打铁、理发等服务;大榕树的南边是一条用青砖铺路的街道,两边是低矮的木板房。


永安钟楼是这棵百年大榕树的“邻居”。永安钟楼高约30米,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永安市地标性建筑之一。同时期设立的永安市市标“群燕腾飞”也离这棵百年大榕树不远。


守护一城古树,留住一方记忆。永安市市政园林所副所长尤金坤介绍:“为了更好地守护城区古树,我们对城区古树的保护工作提档升级,树龄在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三级古树实行二级保护;对城区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二级古树实行一级保护。”


古树是抗战历史的见证者


image.png

在永安城区燕北街道江滨路上的古榕树


在永安城区燕北街道江滨路上,有一棵历史悠久的古榕树。这棵古榕树树龄达153年,树的胸围径达5.4米,像一把巨大的天然太阳伞为人们遮阳挡雨。这棵古榕树是历史的见证者。


20世纪80年代,永安市撤县设市,对江滨路进行拓宽改造,让道路旧貌换新颜。江滨路拓宽改造,古榕树就“跑”到路当中来了,是就地保护,还是迁移保护成了一个焦点。最终,永安市经过多方论证,将古榕树留了下来,并为古榕树设置了保护措施,增设交通警示标识。


“以前,江滨路是条小路,这棵古榕树长在路边,在古榕树下,有一个码头和浮桥。20世纪80年代,江滨路变宽了,古榕树依然在原处。”永安市市政园林所退休干部苏麟章回忆。


一棵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


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永安。1940年,中国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和破坏,在战火硝烟中坚持办学的集美学校也面临经费紧缺困境。1943年10月1日,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倡办的集友银行在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开业。当年,集友银行位于永安公正路(现为江滨路),与这棵古榕树相邻。


image.png

1943年,集友银行在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开业时的营业执照(集友银行提供)


寻找一处旧址并非易事。多年来,在寻找、确认集友银行永安创行旧址过程中,集友银行邀请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学者廖永健进行实地走访研究和相关资料搜集工作。之后,确定了:集友银行1943年成立时,位于当时的永安市公证路北门浮桥头,即永安市江滨路北门路口大榕树附近。


烽火岁月,集友银行的创办旨在“以行养校,以行助乡”,以银行盈利补助厦门集美学校办学经费。此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集美学校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


1947年,集友银行在香港获批营业,并于2017年完成股权交割加入厦门国际银行集团,回归福建故土。


“目前,永安城区共有古树37棵,我们根据每棵古树的不同情况,采取病虫害防治、浇灌水肥、补洞治伤、围栏保护等措施,并一一编号、挂牌保护。”尤金坤说。


像人一样,古树也需要“老有所依”。2006年,永安市印发了《永安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01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的通知》印发……一份份文件,一项项保护措施,为古树名木穿上了“保护衣”。


大樟树陪伴孩子们共成长


image.png

巴溪湾小学第二分校的大樟树树干上挂着输液管及营养袋。


在永安市巴溪湾小学第二分校,有一棵约20米高的大樟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这是永安城区最老的一棵树,树龄已经394年了,胸围径达7米。


“先有这棵树,才有我们这所学校。”校长王阿海说,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省银行子弟小学,先后经历了七八次更名,至今已有87年校龄。在他和很多师生看来,这棵大樟树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象征,就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静静守护着一批又一批学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点滴。


今年30岁的郑慧婷,小学时光都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2018年,小学毕业10年后,她又以老师的身份,重新回到这里,回到了这棵大樟树下。


image.png

在大樟树前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做课间操。


“大樟树的树荫特别庞大,我们经常在树下玩耍、上体育课。”在郑慧婷的小学记忆里,那时的大樟树比旁边的5层教学楼还要高,枝丫伸展到楼边,隔空就能触碰到,很是亲近。她和同学的作文里,就时常提到这棵大樟树。如今,她成为这里的一名语文老师,也在不少学生的作文里看到了大樟树的身影。在孩子们笔下,它是“夏天撑开的一把绿伞”,是“守卫校园的巨人”……


一年又一年,大樟树迎来送往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很多毕业生多年后回校聚会,都对大樟树念念不忘。


去年,有位老大爷找到学校,特地跟大樟树合了影。原来,20世纪60年代,由于父母从山东来到永安支援小三线建设,他在这里上过小学。时隔半个多世纪再回到永安,学校完全变了样,但大樟树还好好地生长在这里,老大爷回忆起在树下读书、玩乐的时光,很是感慨。


然而,大樟树并不是一直“好好地”,此前也生过一场“重病”。2019年,大樟树出现大面积回枯和落叶,师生们很担心。学校将这一情况反映至相关部门,市政园林部门很快请来了省里的专家为大樟树“把脉问诊”。


最终,学校和市政园林、教育部门合力,通过拆除地面构筑物、树干防腐治腐、改良土壤等一系列抢救和复壮措施,使大樟树慢慢恢复生机,重新茂盛起来。


如今,树干上仍缠绕着几根白色水管,挂着几根输液管及营养袋。全校师生依旧精心呵护着大樟树。


在大樟树的庇护下,多年来,学校全力构建“大樟树育人体系”,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孩子们与大樟树一起成长。


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面“大樟树小报”展示墙,班上学生的绘画、书法、手抄报等作品都有机会上墙。学校每周评选“大樟树最喜欢的班级”,每学期评选“大樟树最喜欢的孩子”,开展大樟树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在大樟树舞台,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六一文艺汇演、庆元旦合唱比赛等活动,不少学生在这里展示过歌舞、器乐演奏等才艺特长。


大樟树下,一个个成长故事每天都在校园上演。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