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厦门市仙岳医院:坚守医者初心 为大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025-03-10 11:39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10日讯(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陈达捷 实习生 苏辰晨)他们是医者,也是院领导,他们以专业与情怀书写医者仁心的故事。他们从临床一线到管理岗位,始终坚守医者初心,致力于精神卫生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他们用洞察与关怀点亮患者的心灵之光,引领医院迈向智慧医疗新时代,为大众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从医生到院长

30年书写仁心故事


仙岳医院陈进东.jpg

厦门市仙岳医院院长陈进东


在厦门市仙岳医院的走廊里,陈进东的身影总是匆匆而过。作为这家知名精神专科医院的院长,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然而,无论多忙,他每周都会抽出两个半天的时间,亲自坐诊。“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他说,“只有通过临床,才能学到最新的医疗信息,才能更好地管理医院、服务患者。”

从一名普通的精神科医生到执掌大型精神专科医院的院长,陈进东用他的专业与情怀,书写了一段医者仁心的故事。


从封闭到开放 

开启精神卫生转型之路


陈进东的从医之路,始于一场“美丽的误会”。1995年,他从福建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市仙岳医院。原本以为会成为中医科或儿科医生的他,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精神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做到最好。”抱着这样的信念,陈进东开始努力学习精神心理治疗的相关知识。他将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融入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新路径。2001年,他牵头成立了医院第一个心理科病房,开启了医院从封闭式治疗向开放式治疗的转型之路。

陈进东认为,心理科病房的成立是仙岳医院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变化标志着精神卫生服务从狭义上的专注严重精神疾病转向广义上的关注大众心理健康。如今,医院已形成了精神科、心理科、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中西医结合精神科、睡眠医学科、老年精神科等多个特色专科,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陈进东表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情绪相关疾病将越来越被重视。未来,医院将加强对心理、睡眠、康复、中西医结合等学科的建设力度,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时,医院计划成立神经内科,以应对精神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的交叉问题。这一举措,将大幅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顺应医疗发展新趋势。


从医生到院长 

坚守初心关怀服务患者


30年的从医之路,陈进东的身份不断转变——从初出茅庐的精神科“小白”,到技术过硬的科室主任,再到如今执掌一院的“掌门人”。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但始终未改变的,是他那颗医者的初心。即便肩负着繁重的管理职责,他依然坚持每周抽出时间,在诊室里与患者面对面,倾听他们的痛苦与希望。他说:“只有在临床一线,才能真正聆听到患者的心声,感受到他们的需求;也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学到最新的医疗信息,从而更好地引领医院前行。”

在陈进东院长的眼中,精神科不仅仅是医学,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和救赎。他始终坚信,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真正治愈患者的,是医者那份温暖的关怀与真诚的沟通。“心理上的治疗有时比药物更重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仙岳医院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医院的建设。“未来,我们要将AI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比如电子病历、出院小结的自动生成,以及常见病问题的智能解答等。”陈进东说,这样医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上,用在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上,助力每一位医生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挑战。同时,他也希望借助AI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专业、高效的精神心理服务。


融合中西智慧

点亮患者心灵之光


仙岳医院黄志源02.jpg

厦门市仙岳医院副院长黄志源


在仙岳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精神科,有一位医者以其温婉细腻的医者仁心和独到的专业见解,赢得了患者的尊敬与信赖。作为一名院领导,他在精进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不忘在擅长的专业领域里探索开垦,努力提升大众的心理健康素养,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

他就是厦门市仙岳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黄志源。


精神诊疗有艺术 

细微之处见真章


2009年,从中医专业毕业的黄志源开启了他在仙岳医院的职业生涯。回想起刚进中西医结合精神科时的情景,黄志源依然记忆犹新,那时,还是科主任的陈进东院长就常常教导年轻医生:“中西医要齐头并重,双管齐下。夯实中医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系统掌握西医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黄志源把陈进东院长的话记下了。他系统学习了精神病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深入掌握了精神科的诊疗方法。接诊时,他擅长通过患者的言行举止、表情变化甚至微小动作,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他认为:“精神科的诊疗与其他学科不同,不仅仅依赖于物理或化学的检测技术,更多需要医生的经验和细致观察。”

近几年,黄志源及其科室团队充分整合多学科优势,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病情、不同需求,探索并实践中西医协同、药物与非药物相结合,开发药膳、茶包、药枕、科普视频,制定协同基础方,同时与精神卫生研究室探索筛选可用的植物药有效成分,与厦大研究轻量大模型用于中医症候分类,初步形成防、调、治、养、研的整体诊疗链条,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既提高了疗效,又推动技术传承创新,赢得了患者广泛信任。


融合中西医基因 

探索心灵疗方


黄志源认为,大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和心理治疗在护航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学理论在中国传统土壤形成的医学体系,本身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人文、普适的心理学知识,不仅是一种医学实践,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这就奠定了中西医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在心理治疗、精神疾病防治中相较于其他学科更易于相融合的基因。精神科医师或心理治疗师在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规范受训的基础上,应注重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本土化,将东方智慧融入其中,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群。

学科发展的每一个长足进步都离不开团队间的接力合作和承上启下的人才培养,黄志源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观念推广至高校,开设课程,力求从前端开始培养,从教室走向研究室再到临床,成长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新生力量。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黄志源用专业与关怀点亮患者内心的希望之光;作为一名分管科研、教学、护理和信息设备的副院长,在他的积极推动和带领下,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实现了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零突破;中西医结合精神科获批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更进一步;极具精神科特色的叙事护理得以全院推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