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台生活圈
标题图
循领袖足迹,品“四福”文化
2025-03-10 11:51 新福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根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练而成的结晶,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价值。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文化思想,近日,来自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八名学子组成“薪火拾光”实践队,前往福州开展社会实践,他们追随习总书记的足迹,围绕三坊七巷展开走访调研,在同利肉燕老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老天华乐器店等地深入探索“福文化”及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三坊七巷:“福地”泱泱,纳万家灯火

960e516551657593b58bb71d9fc0ddc.png

三坊七巷内习总书记走访的记录

   2月13日上午,实践队前往福州三坊七巷展开实地走访,追随习总书记探访传统街区的脚步,领悟保存坊巷“福地”历史文脉的意义。三坊七巷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漫步在古老巷坊里,队员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交织。走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内,队员们领略了软木画、茶亭十番音乐、肉燕等传统非遗技艺,感受这些技艺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

肉燕:“福味”阵阵,引垂涎三尺

9217f070be7c39cc3f9e77a2f208a88.png

“同利肉燕”老铺店内顾客络绎不绝

   作为福州的特色风味小吃,肉燕承载着福州人的饮食文化与情感记忆。实践队于2月13日中午来到三坊七巷内远近闻名的“同利肉燕”老铺。队员们了解肉燕制作技艺,近距离感受这道福州传统美食背后蕴含的文化韵味。自1876年创立以来,同利肉燕铺已历经六代人薪火相传。同利肉燕能成为非遗美食的关键就在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从精选猪肉、捶打成皮,到包裹馅料、精心蒸煮,每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随后,队员们采访了前来品尝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询问他们对于同利肉燕的评价。同利肉燕收获了游客和居民的一致好评,而这正是对于同利肉燕坚守初心、精益求精的非遗技艺传承最好的评价。

09899f8ef60a96bdfa6143d23d14b92.png

队员们对当地人和游客进行采访

茶亭十番:“福乐”袅袅,响天籁之声

   随后,实践队来到老天华乐器店,拜访了茶亭十番音乐的非遗传承人——王增鑫先生。王师傅不仅是老天华乐器店的第六代掌门人,还是台江区茶亭十番音乐研究会副会长、茶亭十番乐团成员以及福州市艺术学校教授茶亭十番音乐的特聘老师。王师傅向队员们讲述了茶亭十番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历程。在现场欣赏茶亭十番音乐后,队员们深刻地领略到了茶亭十番音乐的独特韵味。实践队员还向王师傅询问了茶亭十番音乐的发展现状及传承问题,了解到茶亭十番音乐虽面临着与其他传统音乐相似的困境,但在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下,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到传承队伍中,已成立近二十年的福州市台江区第四中心小学茶亭十番音乐少儿培训基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茶亭十番音乐文化的种子得以播撒到福州这片有福之州上,这让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

6fb10d61229beb01830d67995563d85.png

实践队员和茶亭十番音乐传承人进行交谈

eefa565c85b65d46bf561e3d5918220.png

王增鑫经营的老天华乐器店内

软木画:“福画”栩栩,绘壮丽山河

   福州软木画艺术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园村孕育而生,以软木为画布,以刀代笔,细腻勾勒出山水花鸟等自然人文风貌。为了更加直观地感受软木画的魅力,2月13日下午,实践队来到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探索了软木画的精妙技艺。队员们了解到制作软木画的工具有线锯、小尖刀、锉刀、花头凿等,制作流程包括画稿设计、选材、去皮、切片、雕刻和组合。除此之外,队员们也参观了馆中春节主题的展览,其中软木画作品诸多。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皆被眼前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精妙绝伦的软木画作品深深吸引。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林清韵女士取得联系并进行了线上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林清韵女士向实践队员介绍了软木画技艺的传承现状并呼吁更多青年加入“福画”传承的队伍当中。

2b51d81bd245858f412da711eee56a8.png

软木画作品-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9aa7fa70d2623bc78d9178ff23ebaa6.png

队员们进行参观学习

41b30f7331ce9c73b51b17743338d6b.png

福州三坊七巷软木画馆

   在本次实地探访中,实践队以脚步丈量“福地”,以舌尖体会“福味”,以双耳聆听“福乐”,以双眼观赏“福画”,深入了解了福州三坊七巷中的非遗文化,领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文化责任,他们期望在将来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继续在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中书写有温度、有深度的青春华章!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