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妇联网站揭晓了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榜单,古雷开发区妇联主席、区信访服务中心主任黄华芬名列其中,荣获2023-2024年度“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一殊荣的背后,是古雷开发区信访服务中心与妇联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信访+妇联”融合机制的生动实践。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古雷开发区信访服务中心,深入了解他们如何以法治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古雷方案”。
“维权共同体” 聚合力 三级阵地织密网
区信访服务中心以“信访+妇联”融合机制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全区的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体系。在区级信访“一站式”化解中心设立“巾帼调解室”,各镇设立“巾帼枫桥驿站”,村(社区)建立“妇女微家评理室”,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维权阵地集群。妇联干部、巾帼评理员与信访干部合署办公,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深度嵌入,实现“矛盾发现早、问题介入快、服务覆盖广”。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化解涉妇女儿童矛盾纠纷968件,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2.23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超2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古雷妇联巾帼调解室高效调处受害妇女卢某某涉法涉诉信访案”入选“2022年度福建省妇女儿童维权十大优秀案例”。古雷开发区妇联主席、区信访服务中心主任、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负责人黄华芬于2023年3月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治理重复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个人”;2022年7月被省妇联评为“福建省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
“三色管理” 精准施策 四级响应闭环治
针对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古雷开发区信访服务中心首创“蓝黄红”三色分类分级管理机制。蓝色代表低风险案件,由村(社区)即时调解;黄色则为中风险案件,需区镇联合研判;红色则标志着高风险案件,需提级包案攻坚。配套建立“区—镇—村—网格”四级响应机制,73名专职调解员、12名兼职调解员以及4支由公、检、法、律师、社工、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全天候待命,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难事区级兜底”的治理闭环。
根据2024年信访基本数据情况,妇女儿童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到了98%,与上年相比,初次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53.57%,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在100%。
“四心四访”闭环服务 用心化解显温度
古雷开发区信访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心四访”闭环工作法,破解妇女维权领域“案结事未了”难题,以有温度的服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开门接访“暖心定锚”,在区信访服务中心特设“巾帼接访窗口”,并推行“四定”机制,同时设立“解忧茶座”,引入“首问责任制”,至今已累计接待妇女群众2300余人次。
主动下访“贴心丈量”,变“坐等上门”为“下沉问需”,针对不同群体设流动接访点、组建“邻里帮帮团”、推出“周末家访日”,2024年开展下访620场,化解隐患358件。
会诊约访“匠心破局”,面对复杂“骨头案”,搭建“专家会诊台”,建立“三级约访”机制。如化解林某某夫妇十年征迁纠纷,召开多次听证会、评议会,终解其心结。
跟踪回访“恒心固本”,创新采用“双线回访”机制,并为特殊案件建立为期三年的关爱档案。解决贾某某群体欠薪事件后,还为部分人员提供技能培训。
目前已应用该工作方法开展服务1872次,妇女儿童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8%,群众满意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并收获了156面致谢锦旗,充分体现了服务为民的宗旨。
多元共治破解难题 法治护航促发展
面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老大难”问题,古雷开发区信访服务中心坚持法治思维破题:建立“信访评理+听证确认+司法确认”全链条机制,引入乡贤调解、律师驻点、心理干预等多元力量,推动纠纷化解从“终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在解决沙西镇邱某长达十年的土地纠纷中,调解团队通过“线上释法+线下评理”双线并进,最终促成双方和解;针对80名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多部门联动48小时内完成400余万元欠薪兑付。2024年以来调解纠纷事项涉及600多名农民工以及12家企业和单位,涉及金额高达1500多万元,有力保障了石化基地安全稳定发展大局。
目前,古雷已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从“信访窗口”向“治理中枢”转型升级,推动“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机制变革,达成“矛盾上交”到“就地化解”能力飞跃,用实践证明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强大生命力。正如区信访服务中心主任黄华芬所言:“我们将继续以‘群众满意’为标尺,让‘枫桥经验’在石化新城绽放新光彩,为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古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