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莆田
标题图
老接头户林楼顶妹:革命物质运输线上的巾帼英雄
2025-03-04 16:13 福建日报客户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3月4日讯(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通讯员 严舒晴 吴黎莉 黄诗琴)“他们说加入红军‘没饭吃’,但我坚持,干革命我不怕!”在仙游县石苍乡高阳村,一座三层高、土木结构的集体厝里,住着年近百岁的老接头户林楼顶妹。尽管老人腿脚不便、听力障碍,但在讲述革命往事时,她神情坚定,精气十足。

高阳村,地处仙游县与永泰县交界处,崇山峻岭,茂林密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中共福建省委和闽中特委的机关重要驻地,省委和特委领导人曾镜冰、黄国璋、陈亨源等曾在境内领导开展革命活动,组织武装斗争。

林楼顶妹,1926年出生,是如今高阳村健在的两位革命“五老”人员之一。

据莆田党史资料记载,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攻。为了摆脱困境、减轻闽北基本地区的压力,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决定南迁闽中。在苏华等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人员陆续迁往高阳村,并驻地开展了一个多月的革命活动。

当时,17岁的林楼顶妹受苏华影响,也参与了革命行动,并带动夫家温成才的两个弟弟温成尾、温成任先后成为革命青年。

资料显示,抗战期间,高阳、五星等附近村落有数百名温姓青壮年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在敌人的后方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分别担任地下党员、游击队员、交通员、联络员、接头户等,同时为地下党传送信件、搭建草棚、采购物资、背送药品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林楼顶妹也在其中。为了尽可能运输更多粮食,她常常乔装打扮,背着十几公斤的大米,往返于仙游高阳、永泰梧桐的粮食售卖点,利用一天的时间走过陡峭的山路,骗过检查、避开跟踪。

除了运输粮食,她也帮忙传送信件。有一次,她需要将一份重要情报送到永泰一个接头地点,林楼顶妹扮作农妇,将情报藏在鞋底里,然后徒步走了几十里路将其安全送达。

回忆起革命领导人苏华时,林楼顶妹自然地称其“阿姐”。她说,在高阳期间,自己一家经常护送苏华上山,前往地下接头地点,她们也曾一起生活,留下了深厚的情感。“解放后我身体患病期间,在福州的阿姐也为我提供了许多照顾和支持。我记得清清楚楚,我与阿姐同吃同住了三个月零六天,至今还很感谢阿姐。”林楼顶妹深情地说道。

解放后,林楼顶妹一家获得了五张“五老证”,这是他们一家英勇投身革命、热血不怕牺牲的无声见证。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