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朱红印泥,钤于纸上,百年后仍如初绽的桃花般鲜活——这不是魔法,而是漳州八宝印泥的“逆天技能”。
图源:享听漳州
从清代宫廷的贡品到现代书画家的心头好,这抹朱红不仅承载着中华文脉的厚重,更藏着匠人“以药入印”的奇思妙想。
今天,闽声君带你解密这项国家级非遗的“逆天技能”与背后的传奇故事!
漳州八宝印泥,起源于1673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八宝印泥创始人魏长安在漳州东门街经营“源丰药店”,店内售卖着一种专治刀伤、灼伤的八宝药膏,因其配方都是名贵中药材,售价较高,故问津者寥寥。
图源:享听漳州
魏长安还是个书画爱好者。一日,魏长安在店内画完一幅画,但身边没有印泥,他灵机一动,将八宝药膏拿来充当印泥戳了个章。发现色泽鲜艳、历久弥新,于是转型研发出“八宝印泥”。乾隆帝对此一见倾心,钦定为贡品,并赐名“丽华斋”,从此它成为文人墨客的“文房第五宝”。
图源:享听漳州
弘一法师赞誉其“莹润精妙,冠绝侪偶”。
八宝印泥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摘得桂冠,名扬海内外。
漳州八宝印泥的“硬核”特质,连现代科技都叹服:
漳州八宝印泥历史代表性实物,图源:享听漳州
【水火不侵】浸水不化、火烧留痕,古籍修复的“守护神”。
【四季恒态】冬不凝固、夏不渗油,南北气候通吃。
【千年不褪】原料中的艾绒、朱砂与金箔,让色彩百年鲜亮如初。
珍贵的印泥原料 图源:福建发布
精心调制出来的八宝印泥红而不燥,细腻厚重,纹理如丝绸般旖旎,给人一种素雅之美。图源:享听漳州
网友戏称:“这印泥怕是用了太上老君炼丹炉的秘方!”
20世纪90年代,八宝印泥厂濒临倒闭,厂长杨锡伟临危受命。
他坚守古法工艺,改良包装设计,甚至将印泥送上国际展会。他以工匠精神让漳州八宝印泥重放光彩,使之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真正采用传统手工制作、中草药泡制的印泥。
2008年6月,“印泥制作技艺(漳州八宝印泥)”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人。
杨锡伟说:“机器能仿制颜色,却做不出时光沉淀的韵味。”
作为漳州八宝印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杨锡伟的女儿杨煜,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印泥制作手艺。还积极推广网络电商平台销售、探索更符合年轻一代审美方式的个性化包装盒之外,杨煜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不能丢。
图源:漳州市工艺美术馆官方账号
如今的漳州八宝印泥推出了国潮系列,让大家能够领略独具魅力的古典美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艺术美学。而为了弘扬地方文化,八宝印泥也将九龙壁、水仙花等漳州特色元素融入其中。
融入漳州水仙花元素的印泥盒 图源:享听漳州
为了让传统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漳州还启动了非遗文创计划,通过开发迷你印泥礼盒、定制印章,吸引年轻“国潮粉”。
一方八宝印泥,半部中华文脉。它不仅是书画家案头的“朱砂痣”,更是匠人精神的“活化石”。下次提笔落印时,不妨细品:这抹红,藏着三百年的风雨、匠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