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3月3日讯(记者 卞军凯 陈盛钟)一条热线,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多大作用?纪录电影《您的声音》给出了明确答案,带来了深刻启迪。
3月2日,结合区委“七大行动”部署之“治理增效行动”,城厢区组织观看《您的声音》,通过“观影启发+思想碰撞”,转化为城市治理提质增效的实践教材,以实际行动全力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郑松青、王文晖、欧国民、陈美钗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区法检两长;各镇(街道、园区)党政主要领导;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
2月18日,接诉即办主题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全国上映。该影片采用纪实拍摄手法,聚焦城市治理共性问题,以群众视角,通过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话务员成长、街道书记工作、接诉即办立法、外国记者调研、应急抢险等7个单元故事,再现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接诉即办工作,描绘了“一条热线”撬动城市治理改革的生动画卷,展现首都北京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创新实践,以及制度设计背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部好的纪录电影,也是指导城市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教材。电影中大量细节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观看结束后,大家深入交流观影收获和体会,并围绕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分享经验做法、提出具体建议,为城厢城市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下面来听听大家对这次观影的感受!
区委社会工作部陈伟:
看完《您的声音》,我想用4个词分享感受,一是重点在“倾听”。“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前提是知所“呼”,这也是基层治理中畅通12345热线、民主协商等机制,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内涵所在,切实让党委政府俯下身来倾听民意。二是落脚在“为民”。基层党委政府是联系群众的根本落脚点,必须知所“呼”,也要有所“应”,要从“为民”角度思考举措,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关键在“办理”。影片用平凡的事给我们生动的展示,“接诉即办”的要领在“办理”,落实在“社区”,“办”好群众身边的一切“急难愁盼”的平凡的事、普通的事。四是体现在“协同”。我们要用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部门协同机制,推动“五社”联动,广泛动员新就业群体等各类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治理增效。
区市场监管局李德奋:
《您的声音》这部影片,以其真实而细腻的笔触,深刻展现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群众声音对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作为与群众联系密切和办理12345等投诉件数量较多的市场监管部门,我们深刻感受到,群众的声音是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南针。影片中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既要优质高效办结各类投诉件,也要及时组织对投诉件认真进行分析,查找共性原因,研究解决措施,更要主动深入一线,了解市场环境的真实情况,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此外,影片也提醒市场监管部门,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的基础上,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更好地履行各项职责提供坚强保障。
总之,《您的声音》不仅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更是一部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进行曲。下一步,区市场监管部门将认真践行“人民至上”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为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民政局郑向高:
观看《您的声音》后,感触颇深!人民至上、城市建设为人民、首善之区、超大城市治理、外国人的赞许等等体现了看得见、摸得着执政理念和治理成效。从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小区治理、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从接线服务员的态度改变、认知提高、思想升华等,从社工、社区书记、志愿者、职能部门、属地政府等全员参与,从初心到立法管理、从收集到一张图、科技赋能,影片通过老百姓的琐事、烦心事,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种声音,就是“您的声音”,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共同声音,也是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要义。一是城市发展要与治理同频共振;二是城市管理者转化服务者,大社会小政府;三是开门纳言,群众的声音是做好工作的标准、源泉;四是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实行多元治理,做好社区治理是篇大文章,也是我区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的基本要求。
区委政法委许宇宙:
看完《您的声音》,北京“首善”社会治理带给我诸多触动。如何把声音化为行动变成效率,个人认为:一是“一站式”倾听“诉求”。群众期盼只到一个地方、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不要多地跑、到处跑。为此,要加快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让群众“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二是“一条心”落实“行动”。基层治理的难点在“协同”,要以“首善标准”推动各部门凝心聚力、用心用情办理,扎实开展“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七大行动,进一步健全“受理—流转—处置—反馈—回访”五大闭环管理机制,让群众的每一个事项有序流转,达到“接诉即办”。三是“一张图”提高“效率”。依托“全市一张图”,运用好重点人员管理“一函四清单”、“矛盾纠纷指挥衔接平台”等线上智慧治理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流程“指尖上”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区12345平台陈旭日:
《您的声音》让我触感觉到,一条电话线如何让宏大的城市的治理更有温度。当老张师傅把政策文件里的“不予受理”翻译成“咱们试试找街道王科长”,这些藏在标准流程缝隙里的温柔偏移,才是12345真正的打通“最后一公里”。那些被系统归类为普通咨询的来电里,有着中年失业者询问补助时强压的哽咽,有着新手妈妈为奶粉品牌反复确认的焦虑,都在挂机后化作工单上的代码,在某个接线员的操作下精准调用了政府的服务。
12345平台展现的最动人的不是秒级响应的智能系统,而是科技洪流中依然固守的“人”的刻度。工位上,这些接线员用职业性的“您好”织成一张网,打捞着两千多万份期待与不安。当市民们最终在回访电话里笑着说“解决了”时,那一个个市民的心声积极地反映着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作为我区12345平台负责人,我会继续认真做好12345平台工作,加强业务学习,积极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