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观茶】最新茶叶包装“瘦身令”来了!茶企准备好了吗?
2025-03-03 17:07 茶道CN

春天来了,再不瘦身,春节贴的膘就再也藏不住啦!

不光是你,茶叶包装也要享“瘦”!

3月1日,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以下简称“新规”)正式生效。

此次新规聚焦茶叶及相关制品,通过严格限制包装层数、包装成本、包装质量及空隙率,让茶包装进一步“瘦身”,推动茶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包装层数:四层太厚,再“脱”一层


茶叶及相关制品的包装层数不得超过三层,直接接触茶的包装为第一层,后续层级依次计算。


包装成本:严控成本,杜绝奢华包装


销售价格200元以上的茶叶,包装成本占比需控制在15%以内。同时,禁止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茶包装将走更环保更简约的路线。


图片


包装质量:不得超过茶叶重量8倍


茶叶、茶制品、调味茶的商品包装质量不能超过内装物质量的8倍。另外,新规也增加了商品包装质量计算方法,通过计算W值(包装质量与内装物质量比)来判定。  


图片


空隙率计算:分茶类细化,有严有宽


新规对“茶叶及相关制品”进一步细分为“紧压茶”“其他茶叶及相关制品”,茶叶必要空间系数(k值)也视不同茶类的特性而作出相应调整,有的收紧,有的放宽。

比如,紧压茶(饼茶、砖茶、沱茶等)k值从13.0降至9.0,要求更严了;其他茶叶及相关制品k值继续维持在13.0。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武夷岩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等名优茶k值放宽至20.0,花茶代用茶则为60.0。


图片


茶叶包装新规的正式实施,对茶企而言,不仅是对成本控制的新考验,更是推动行业从“包装内卷”转向“品质创新”的催化剂。

自2021年起,我国逐步建立了商品包装标准体系,并针对茶叶、月饼、粽子等特定产品推出了专门的修改条款,以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随着此次新规的出台实施,该趋势更加明显,体现了对生态、环保、低碳理念的深入践行以及对绿色消费需求转变的响应。


图片


新规强调,茶叶包装应更注重实用性和环保性,标志着治理过度包装进入常态化和精细化阶段。

一方面,这将促使茶企重视产品质量而非包装,激发行业内关于品质的竞争,进而推动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禁用贵金属、红木等材料,将大幅减少茶叶包装材料的年消耗量,有助于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促进资源节约,助推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


图片


消费者也将因此更多关注茶叶本身的品质,促使行业回归产品的核心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道德经》云:“少则得,多则惑。”“茶圣”陆羽也提倡“精行俭德”。过度包装的浮华终将褪去,“适度”“尚俭”的中国传统智慧与美德正为茶叶消费注入崭新的文化内涵。


图片


新规面前,茶企应坚持绿色发展,积极响应新标准要求,致力于提升内在品质,真正实现从追求外在奢华到关注本质的转变。因为,拒绝为“土豪”包装买单的消费者,最终会用自己的味蕾为好茶投票。

当然,也只有那些率先将合规要求转化为设计语言、将环保理念升华为品牌资产的企业,才能在绿色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