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
一方美食传承一脉家风
三明客家美食
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浓酥香的特点
又吸纳了南方小吃嫩脆清鲜的精华
来一趟三明吧
尝尝美味的客家美食
体验浓厚的客家风情
做个会享受的“知食份子”
千余年来,因避战乱、逃灾荒等原因,客家先民一路南迁,客家先民便扶老携幼南迁。他们历经艰辛,从中原到闽粤赣边山区,经五代至宋太祖统一,逐渐演化成独特的客家民系。
三明客家乡宴 图源:谢守明 摄
客家饮食的演变,与客家文化的悠久历史相辅相成,记录着客家人波澜壮阔的迁徙历程。作为中华饮食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三明的客家美食堪称民族交融与南北饮食文化交汇的典范之作。
永安桃源洞百丈岩崖上之宴 图源:邓毅坚 摄
客家美食历来秉持着崇尚自然、追求食材新鲜的传统,依据季节变换与风土特色精心挑选原料,强调顺应时节享用美食,力求凸显食材本身纯真、鲜美的味道。
在客家祖地之一宁化,鱼生是每个本地人都必吃的美味,为的就是那一口属于食材本味的鲜。
未经烹饪的鱼生,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远古人类生食的传统遗韵,宁化鱼生不仅成为了探究远古饮食习俗的一块活化石,更是有力地证明了客家饮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这里还有具备浓厚山乡色彩的“驼子”。它的制作工艺与游浆豆腐类似,但含水量更少,吃起来豆香四溢,软嫩咸鲜,宁化人把它和豆腐区分开来,故称为“驼子”。
图源:GrainBuds 小满
远近闻名的福建特产“闽西八大干”中,同样可以看见客家饮食文化的影子。客家人的烹饪技法,正是其在迁徙途中生存观的体现。其中,最为突出的烹制特点就是干脆制品。
图源:餐艺院
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和清流明笋干,正是三明客家人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创造出的独特风味,易于保存,随取随食,体现着客家人顽强地生存意志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
说到客家美食,一定离不开一碗浓厚醇香的擂茶。这一源自客家人自中原南迁时传承下来的珍贵遗产,被尊崇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
以上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擂茶并非茶叶的一种,而是茶叶与芝麻、草药等原料混合在一起,通过研磨成浆,再冲入开水或入锅煮沸后直接饮用,喝起来醇香细腻,风味十足。
在三明,将乐、宁化、泰宁等地客家居民均有品饮擂茶的习惯,但因各地地理环境、气候以及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请吃擂茶也是三明客家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待客礼节,故擂茶俗称“客茶”。
然而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然会有几道与“酒糟”有关的菜品,如:酒糟肉、酒糟鱼、酒糟兔、酒糟蛋、酒糟饼……
以上图源:卓庭辉 摄
酒糟又叫红糟,是用红粬、稻米酿酒后的余渣。这些糅合了酒糟香味的菜品,带有淡淡的粮食酒味道,咸淡适中,让食物的风味更上一个层次。
世世代代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客家人依赖着刀耕火种的古老方式生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构成了他们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了解客家美食千千万,你会发现客家人的生活智慧早已融入活色生香的美食里。
图源:邹钰琴 摄
一碗客家美食,吃的是客家文化千百年的沧桑历史,品的是客家人生生不息的万般风情。
宁化石壁被称为“客家南迁的中转站”,是世界客属公认的客家人的“麦加”。其承载着世界客家人的重大委托和历史使命,是全球客家人追溯历史,传承文化,敬祖睦族、团结进取的心灵圣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客裔子孙来此寻根问祖。
在客家祖地里探访雄伟壮观的客家牌楼,触摸历史沉淀的城楼古墙,品尝地道纯正的客家美食,每一处细节,无不彰显着客家独特的文化印记。
一道菜,一处地,一份情,客家的风味与风情交相融合,穿越千年记忆,代代传承至今,才给了现代人一份舌尖上的完美满足,这份情怀必将在未来被保护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