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沙县区博物馆三楼的“探秘景泰蓝”掐丝珐琅藏品展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
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特种金属工艺品,又称“景泰蓝”,因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制作工艺高峰而得名。这种工艺品是在铜质胎体上焊上用扁铜丝围成的各种花纹,而后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序制成。
掐丝珐琅文房类工艺品
铜胎珐琅山水梅鹊纹观音瓶、铜胎掐丝珐琅福寿纹缠枝西番莲盥洗盆、铜胎掐丝珐琅电话机……此次展出的均为沙县区收藏协会会员的藏品,共139件(套),器形多样,包括陈设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年代从清代至20世纪下半叶,展现了掐丝珐琅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民国时期铜胎掐丝珐琅灯笼尊
沙县区收藏协会副会长曹智源介绍,这批珐琅器不乏精品:铜胎掐丝珐琅望天吼熏炉高约半米,瑞兽抬头望天,气势雄伟,胎体厚重,皮壳古朴,具有早期掐丝珐琅器的特色;铜胎掐丝珐琅八仙扁瓜形香盒,既是盛香容器,又是文房摆件,为文房所常备,直径10厘米左右的盒子掐丝均匀流畅,八仙刻画得栩栩如生,是北京制作的精品;铜胎画珐琅狮子滚绣球笔筒造型典雅,纹饰细腻,色彩清秀,有别于掐丝珐琅技艺,笔筒由珐琅釉料在铜胎上作画并烧制而成,为广州制品,俗称“广珐琅”。
铜胎画珐琅狮子滚绣球笔筒
“珐琅器是集实用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收藏展示佳品,举办掐丝珐琅藏品专题展出,在三明尚属首次。”沙县区收藏协会会长江剑飞说,20世纪90年代,景泰蓝工艺品也曾流行于三明各地,沙县曾开办过景泰蓝工艺厂,为市民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品。如今,景泰蓝工艺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希望通过本次展览,积极到各地巡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景泰蓝工艺,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铜胎掐丝珐琅望天吼熏炉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1日,展览向市民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