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火树银花不夜天,福建这里有座“元宵城”!
2025-02-16 19:10 新福建 原创

这里的元宵 一月欢腾

  这里的过年 长达46天 

当北方的元宵烟火

在正月十五的夜幕下渐次沉寂

在东南沿海

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还在继续

枫亭元宵游灯活动。图源:施辰静 

自农历正月初三至二月初二

这座被妈祖护佑的古城莆田

“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的气势

将元宵的欢腾

拉长为一轴流动的文化长卷


红桔塔

正月初三

莆田荔城区江东村浦口宫

由红橘垒成的15座桔塔拔地而起

图片

桔塔。图源:陈文锦

六米高的桔塔如通天梯

将“吉”字托举向云端

这是源于唐代

为纪念梅妃而制作的祭祀“果龛”

亦是中原农耕文明

在闽地开枝散叶的见证

图片

人们齐心协力搭桔塔。图源:湄洲日报

以红橘为媒介,一层又一层

每一层皆是

人们对“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打铁花

正月初五

夜幕垂落

莆田绶溪河畔的

铁花匠人将炉火烧至1600℃

铁水泼洒的刹那

夜空绽开万点金蕊

莆田元宵民俗活动打铁花。图源:莆田市委宣传部

2023年,绶溪公园开始成为打铁花舞台

15场表演场场爆满

数万游人与飞溅的星火共舞

春节期间,莆田绶溪公园上演打铁花。图源:黄湘

这项古老的技艺在当代完成了

从“打铁村的自娱”

蜕变为“世界级奇观”。


板凳圈灯

正月初八

莆田城厢区东海镇板凳灯巡游

每一盏灯皆由一家一户扛出

“板凳圈灯”绕境巡游。来源:湄洲日报

灯龙蜿蜒过古桥溪流

圈圈相绕,倒影如星河坠地

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莆田红团

正月初九

莆田霞徐顺济庙内

直径88厘米的“超级大红团”静默如禅

超级大红团。来源:谈婧媛

民俗文化传承人

以糯米面粉为纸、巧手为笔

绘出龙腾四海、花开富贵的吉象

56枚小红团环绕主团

暗合中华56个民族的和合共生

百花宴。图源:蔡昊

当地居民踏露采花

以百种鲜花铺就“百花宴”

每一瓣皆是春的信笺

一捧糯米、一朵野花,皆可成诗。


枫亭游灯

正月十三

仙游枫亭游灯习俗登场

在当地

流传着“没有菜头灯不成元宵节”的说法

菜头灯。图源:郭泽宇

菜头灯也称萝卜灯

以绿叶树枝为背景,灯体洁白如玉

枫亭元宵游灯活动。图源:叶秋云 

万人提灯缓行,灯影摇曳中

唐寅笔下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的盛景

跨越时间重现。


妈祖金身巡安

正月十四

湄洲岛的潮声与鼓声共振

妈祖金身巡安布福的队伍绵延数里

绣旗如云,香雾缭绕

妈祖金身回銮安座仪式在湄洲岛举行。图源:陈鑫露

作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文化早已超越地域界限

成为全球3亿信众的心灵原乡。


抬轿冲海

正月十八

莆田南日岛浮叶村的“抬轿冲海”

是海洋子民与怒涛的一场对话

“抬轿冲海闹元宵”活动。图源:王珏玮

人们肩扛神轿冲向海浪

祈福盼鱼丰

当咸涩的海水浸透衣襟

他们用身体丈量着人与海的边界

仿佛与六百年前扬帆下南洋的先祖击掌盟誓


爬刀梯

正月十九

寒光凛冽的刀梯直插云霄

赤足攀爬的勇士步步惊心

图片

爬刀梯。来源: 陈英

这一延续500多年的习俗

是明代抗倭记忆的血色复现

嘉靖年间,倭寇11次侵掠莆田

白塘镇乡民以铁球击身、刀梯砺志

将悲怆化为抵御外侮的勇毅

图片

爬刀梯。来源:许金珊

如今,刀梯依旧森然矗立

青年踏刃而上时

血脉中奔涌的不仅是勇气

更是对和平的珍重与对先烈的致敬。


莆田元宵的精神

既是先民与天争、与海斗的生存智慧

亦是闽人将苦难淬炼为力量的精神榜样

它从厚重的历史中走来

携着中原的月光、抗倭的烽火、海洋的咸风

又在当代青年的掌心跳跃成新的光焰

当打铁花的星火照亮外国游客惊叹的双眸

当妈祖巡安的鼓点应和着远洋巨轮的汽笛

这座古城以最古老的仪式

完成了最现代的对话

“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

莆田的年,还没过完呢!


莆田还未上演的“元宵大戏”

看看有没有你想去的

↓↓↓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